武林王居士,与子俱学佛。
以财供佛事,不自费一物。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赠王居士》
武林王居士,与子俱学佛。
以财供佛事,不自费一物。
中文译文:
赠送给王居士
武林王居士,与他的子孙一起学习佛法。
他用自己的财富来供养佛教事业,毫不自私地不自己占用一件。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写,描述了一个名叫王居士的人物。王居士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他与他的子孙一起专心致志地学习佛法。与一般人不同的是,王居士不仅自己修行,还用自己的财富来供养佛教的事业,以支持佛教的发展和传播。令人钦佩的是,他并不自私地保留一点财富,完全将财富用于佛教事业,表现出他对佛法的虔诚和慷慨。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王居士的敬佩和赞颂。王居士以其学佛虔诚和供养佛教的慷慨行为,展现了一种高尚的品德和精神追求。他不仅追求个人的修行,更注重佛教事业的发展,将自己的财富无私地奉献出来,为佛教的繁荣贡献力量。这种行为彰显了他对佛法的信仰和对众生的关怀,同时也凸显了他作为佛教信徒的崇高境界。
通过这首诗,王安石向读者展示了王居士的美德和慷慨精神,传达了对佛教信仰和行善行为的肯定和赞扬。诗中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表达方式,使人们对王居士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同时也引发人们对佛教精神和慈善行为的思考。
吹花不起午风轻,懒絮閒丝颺暖晴。诗料满前收不尽,海棠花下又闻莺。
月上随人意,人闲月更清。朱楼高百尺,不见到天明。
后命既灵。王人反旆。兴言出祖。饮饯于迈。旍旐泱泱。轺轩蔼蔼。和风弭尘。清晖映盖。
拥毳对芳丛,由来趣不同。发从今日白,花是去年红。艳色随朝露,馨香逐晚风。何须待零落,然后始知空。
直上云霄未遣休,分符京兆帝王州。赤丸窟里无白额,碧落班中政黑头。两地好官才半武,扁舟归兴恰中秋。只应银信从天降,莫恋融峰与橘洲。
青天白日,悟个什麽。咄咄咄,骊珠击碎苍龙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