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路尽陂陁,行人陟险多。
风头沙碛暗,日上雪霜和。
草浅飞鹰地,冰流饮马河。
平生画图见,不料再经过。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赠同事合使》是宋代苏颂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在山路行走的艰险和自然景观的变化,以及作者对生活和经历的感慨。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山路尽陂陁,行人陟险多。
山路蜿蜒曲折,行人经历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风头沙碛暗,日上雪霜和。
风沙弥漫使视线变得模糊,但太阳升起时,雪和霜又将一切显露。
草浅飞鹰地,冰流饮马河。
草地浅浅,鹰在天空中翱翔,冰流中的水马饮水。
平生画图见,不料再经过。
以前只在画中见过这样的景色,没想到竟然亲身经历了。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路的险恶和自然景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山路曲折险峻,行人必须经历艰辛与困难,但同时也赋予了旅途的刺激与挑战。风沙遮挡了视线,使人难以辨认前方的道路,然而,当太阳升起时,雪和霜的美丽又展现出来,给人以希望和温暖的感觉。诗中的草地浅浅,鹰飞马饮,表现了大自然中生命的顽强和坚韧。最后,作者感叹自己过去只是在画中看到这样的景色,没想到竟然亲身经历了,表达了对人生经历的珍惜和意外之喜。
这首诗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描绘了山路行走的艰险和自然景观的变化,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经历的珍视。同时,诗中也融入了一种隐喻的意味,将山路的艰险和自然景观的变化与人生的曲折和变化相联系。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独特,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相叶洲。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十年心事闲搔首,荻雨芦风总是愁。
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阑:栏)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