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

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
细纳海山听夜雨,旋栽松竹引秋风。
诗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
他日寺成君记取,维摩床画雪岩翁。

作者介绍

嘉熙戊戌家马塍稿。

作品评述

《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是宋代文人宋伯仁所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宝叶庵的景物和寓意,表达了对佛教禅宗修行的赞美和向往。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立锥无地未为穷,
况有三椽似鹤笼。
细纳海山听夜雨,
旋栽松竹引秋风。

诗如东野肩头瘦,
禅与西来鼻孔同。
他日寺成君记取,
维摩床画雪岩翁。

这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寥寥数语展现出宝叶庵的壮丽景色和佛教禅宗的精神内涵。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赏析:

诗的第一句“立锥无地未为穷”,表达了宝叶庵的地势峻峭,形容庵内寺僧修行的志向远大,不受世俗之限。

接着,“况有三椽似鹤笼”,描绘了宝叶庵建筑的奇特之处。三椽的建筑形状宛如鹤笼,给人以飘逸、清净的感觉。这里通过景物的描写,把宝叶庵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体现了佛教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下面的两句“细纳海山听夜雨,旋栽松竹引秋风”,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大自然的景象融入到宝叶庵的修行空间中。细纳海山的意象揭示了修行者对自然之声的敏感,而栽种松竹则象征着修行者在庵内营造宁静清净的氛围,引来秋风吹拂,更加增添了宁静与静谧的意境。

接下来的两句“诗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通过诗词和禅修的对比,表达了作诗与禅修的相通之处。东野指的是东方的文人,以文学才情著称,而肩头瘦则暗示着文人修身养性的精神状态。禅与西来鼻孔同则表达了禅修的境界超越了东方文化的界限,成为普遍的人类精神追求。

最后两句“他日寺成君记取,维摩床画雪岩翁”,表达了诗人对宝叶庵未来的祝福和留念之情。诗人希望将来宝叶庵建成之时,能够铭记他的赞美之词。维摩床和雪岩翁则是佛教经典中的形象,进一步突出了佛教禅宗的修行意义和对修行者的启示。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赠僧妙源新创宝叶庵》通过对宝叶庵景物的描绘和对佛教禅修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禅修境界和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的向往。诗意深远,赋予了宝叶庵以壮丽、清净的形象,同时凸显了诗人对佛教禅宗修行的推崇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禅修和自然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和哲理意味。

  • 《菩萨蛮(落梅)》

    一声羌管吹呜咽。玉溪夜半梅翻雪。江月正茫茫。断桥流水香。含章春欲暮。落日千山雨。一点着枝酸。吴姬先齿寒。

  • 《江渎池纳凉》

    雨过荒池藻荇香,月明如水浸胡床。天公作意怜羁客,乞与今年一夏凉。

  • 《送宁国夏侯丞》

    楚国青芜上,秋云似白波。五湖长路少,九派乱山多。谢守通诗宴,陶公许醉过。怃然饯离阻,年鬓两蹉跎。

  • 《江城子》

    倚墙高树落惊禽。小窗深。夜沈沈。酒醒灯昏,人静更愁霖。惆怅行云留不住,携手处,却分襟。悠悠风月两关心。拥孤衾。恨难禁。何况一春,憔悴到如今。最苦清宵无寐极,相见梦,也难寻。

  • 《三部乐(七月廿六日寿王道甫)》

    入脚西风,渐去去来来,早三之一。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不须待、名品如麻,试为君屈指,是谁层出。十朝半月,争看搏空霜鹘。从来别真共假,任盘根错节,更饶仓卒。还他济时好手,封侯奇骨。没些儿、_姗勃窣也不是、峥嵘突兀。百二十岁,管做彻,元分人物。

  • 《和陶挽歌词三首》

    嗟我在生日,一饮数十觞。有时无酒饮,亦复泼醅尝。今日虽有酒,罗列在我傍。对之徒自叹,与世隔风光。所幸埋骨地,不离云外乡。魂魄时一游,此乐犹未央。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