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入内供奉僧》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作者介绍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李洞,字才江,京兆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作品评述

赠入内供奉僧

内殿谈经惬帝怀,沃州归隐计全乖。
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
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
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

诗意:这首诗是唐代李洞写给入内供奉僧的赠诗。诗中描述了僧人在宫殿内殿与皇帝谈经的情景以及僧人离开宫殿回到沃州隐居的计划。诗人以寥寥数语,描绘出一幅禅宗僧人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宁静禅意生活的向往。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禅宗僧人的气质和态度。第一句“内殿谈经惬帝怀”,表达了僧人能够与皇帝亲近交谈的优越地位,也暗示了僧人对皇帝的尊敬和教诲的重要性。接下来的两句:“沃州归隐计全乖”,揭示了僧人的隐居计划,表示了对安静隐退生活的向往。

下半部分的描写则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僧人归隐后的景象。诗中以“数条雀尾来南海,一道蝉声噪御街”来描述僧人回到自然中的情景。雀尾象征着寥寥数点自由的存在,而蝉声则代表着席卷整个街道的声音,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僧人归隐后追求的平和宁静。

最后两句诗用“石枕纹含山里叶,铜瓶口塞井中柴”来描写僧人隐居的环境。石枕、铜瓶都是素朴的生活用具,象征着隐居生活的简单和自然。而将铜瓶口塞井中柴,则表现了僧人隐退生活的俭朴和与世隔绝。

最后一句:“因逢夏日西明讲,不觉宫人拔凤钗”,以夏天举行的西明讲为契机,表达了僧人对修行和传道的热情。宫人拔下凤钗,也显示出对僧人讲经的尊重和倾听。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景物描写的点睛之笔,展现了禅宗僧人追求心灵安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诗中呈现出诗人对尘世繁杂的厌倦与追求真理的渴望。

  • 《捣练子》

    赠京兆蓝党谢敬人休执著,莫贪求。心头休要起闲愁。住行处,常自由。能如此,应真修。擒猿捉马炼霜*。行功成,赴十洲。

  • 《生查子》

    刺绣在深闺,总是愁滋味。方便借人看,不把帘垂地。弱线手频挑,碧绿青红异。若遣绣鸳鸯,但绣鸳鸯睡。

  • 《寄赠薛涛》

    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言语巧偷鹦鹉舌,文章分得凤凰毛。纷纷辞客多停笔,个个公卿欲梦刀。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

  • 《会稽秋晚奉呈于太守》

    寂寂讼庭幽,森森戟户秋。山光隐危堞,湖色上高楼。禹穴探书罢,天台作赋游。云浮将越客,岁晚共淹留。

  •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

    今秋乃淫雨,仲月来寒风。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所思碍行潦,九里信不通。悄悄素浐路,迢迢天汉东。愿腾六尺马,背若孤征鸿。划见公子面,超然欢笑同。奋飞既胡越,局促伤樊笼。一饭四五起,凭轩心力穷。嘉蔬没混浊,时菊碎榛丛。鹰隼亦屈猛,乌鸢何所蒙。式瞻北邻居,取适

  • 《闲居述事》

    清欢少有虚三日,剧饮未尝过五分。相见心中无别事,不评兴废即论文。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