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赠苦行僧》

泯然诸念尽,木食貌常羸。
林下身虽老,人间事不知。
持经被艾衲,礼像爇枫脂。
不是忘形者,终难学尔为。

作者介绍

释文珦(一二一○~?)(生年据本集卷一○《看新历》“又看景定新颁历,百岁还惊五十过”推定),字叔向(影印《诗渊》册五页三七九八《宿山庵》署),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早岁出家,遍游东南各地,游踪略见集中《闲中多暇追叙旧游成一百十韵》诗,有“题咏诗三百,经行路四千”之句,后以事下狱,久之得免,遂遁迹不出。终年八十余。诗集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潜山集》十二卷。事见集中有关诗篇。 文珦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永乐大典》及《诗渊》中所引录。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三卷。

作品评述

《赠苦行僧》是宋代释文珦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苦行僧的生活态度和修行境界,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理想境界。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泯然诸念尽,
木食貌常羸。
林下身虽老,
人间事不知。
持经被艾衲,
礼像爇枫脂。
不是忘形者,
终难学尔为。

这首诗词的诗意深远,通过描绘苦行僧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追求心灵超脱、超越尘世的境界。首句“泯然诸念尽”,意味着苦行僧已经摒弃了一切杂念,心境宁静纯净。第二句“木食貌常羸”,描述了苦行僧苍白瘦弱的外貌,他们过着简朴的生活,只靠食用树木的根茎果实维持生命。第三句“林下身虽老,人间事不知”,表达了苦行僧远离尘嚣喧嚷,不为世俗所扰,虽然年老,却对尘世的纷扰毫不知情。第四句“持经被艾衲,礼像爇枫脂”,描述了苦行僧持经诵经、穿着粗糙的袈裟,虔诚地敬奉佛像,以及燃烧香炉中的枫脂,表达了他们对于宗教仪式和修行的虔诚和奉献。最后两句“不是忘形者,终难学尔为”,表明苦行僧的修行境界非常高深,常人难以企及,他们不是普通人所能忘记尘世的形态,也难以达到他们的境界。

这首诗词通过对苦行僧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们超脱尘世、追求内心自由的精神状态。苦行僧以修行为己任,摒弃尘世的繁华喧嚣,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纯净。他们以简朴的生活方式和虔诚的修行姿态,展示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心灵解脱的追求。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苦行僧的境界,透过对苦行僧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追求超脱和修行境界的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 《感事二首》

    流寓无家浪漫行,全家处处话升平。溪山色外京关色,风雨声中读诵声。王莽历期余数在,董贤恩幸几番新。只应不武空憔悴,自有长歌薇蕨春。

  • 《景泰山送友人》

    白云影里话三生,起坐相从夜共行。谊与云天高也薄,道於泰华重邪轻。酒非贪饮惟知己,诗不求工贵适情。但使忘年成莫逆,何须肉袒负渠荆。

  • 《满江红》

    千里酸风,茂陵客、咸阳古道。宫门夜、马嘶无迹,东关云晓。牵上魏车将汉月,忆君清泪知多少。怅土花、三十六宫墙,秋风袅。浥露兰,啼痕绕。画阑桂,雕香早。便天还知道,和天也老。独出携盘谁送客,刘郎陵上烟迷草。悄渭城、已远月荒凉,波声小。

  •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长千桥外即乌衣,今著屠沽卖菜儿。晋殿吴宫犹碧草,王亭谢馆尽黄鹂。

  • 《说诗》

    文章妙绝有邱迟,一纸书中百首诗。正在将军旗鼓处,忽然花杂草长时。

  • 《游仰山欲游兰若不果怀混融二首》

    欲寻兰若尉知名,獭迳桥头水乱鸣。引领白云人甚远,纵游谁解饮渊明。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