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云烈烈烧尘土,八月炎风正三鼓。
使君传教招近局,雨打红尘风起舞。
人言神物戏悭人,长为微情爱三暑。
晴时得雨静招风,若饮清凉汗如雨。
了知人意通三界,达士挥金天不怪。
今朝宾客杂邹枚,想有笔端风雨快。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曾谹父招客盛夏转凉》是王洋创作于宋代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夏日炎热的景象,以及招待客人的热情和喜悦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火云烈烈烧尘土,
八月炎风正三鼓。
使君传教招近局,
雨打红尘风起舞。
这首诗词以火热的景象开篇,夏日的炎热像火云一般燃烧着大地,扬起尘土。描述了八月的炎热,正午时分的炎热如火一般。接着,诗人描述了主人热情招待客人的场景,使君(指主人)派人传达请客的意愿,使客人们聚集在一起。同时,诗中也描绘了雨水打击红尘,风起时尘土舞动的景象,形容了夏日的炎热和活跃的气氛。
人言神物戏悭人,
长为微情爱三暑。
晴时得雨静招风,
若饮清凉汗如雨。
这一部分诗词表达了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和赞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情感和对夏日的喜爱之情。人们常说神仙也会和凡人一样享受,长久以来,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和欢乐的传递已经成为常态。然而,诗人认为微小的情感才是真正的爱,而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游戏。当晴天时,得到一场雨水的洗礼,整个世界变得宁静,炎热的气息也渐渐消散,就像喝到清凉的汗水一样。
了知人意通三界,
达士挥金天不怪。
今朝宾客杂邹枚,
想有笔端风雨快。
这一部分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通达人情的理解和对达士(指有才华的人)的赞美。诗人认为通达人情的人可以与三界(指人间、地府和天堂)的人交流,而真正有才华的人即使挥金如土也不会被天地所怪罪。诗人描述了当下的宾客来自各个阶层,其中杂有邹枚(指名士邹衍),这让诗人想要动笔来记录这风雨之间的喜悦和快乐。
综上所述,这首诗词《曾谹父招客盛夏转凉》通过描绘夏日的炎热景象、招待客人的场景和对于情感与才华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微小情感和人情世故的理解,以及对于夏日的喜爱和快乐之情。这首诗词通过独特的描写手法和意象构建了一个独特的画面,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怀我歌我辞,乃知行子倦。音虽彼妙发,想若此可见。歌竟夜灯青,野窗鸣湿霰。仿佛闻孤鸿,飞急应有羡。
两年再踏铅山路,今日初尝石井泉。碧玉岩边论汤饼,全胜五鼎击肥鲜。
万里西征一叶舟,谁怜天地此生浮。初征秋浦雁飞处,又泊江南相叶洲。贫困尽从归后见,雄豪半为病来休。十年心事闲搔首,荻雨芦风总是愁。
十里城南禾黍村,白头心事与谁论?惰偷已坠先人训,迂拙仍辜圣主恩。病退时时亲蠹简,兴来往往出柴门。斜阳倚杖君知否?收点鸡豚及未昏。
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阑:栏)
秋风海上久离居,曾得刘公一纸书。淡水心情长若此,银钩踪迹更无如。尝忧座侧飞鸮鸟,未暇江中觅鲤鱼。今日京吴建朱邸,问君谁共曳长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