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罗山上客,后主是宗亲。
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
荒年家口众,少日鬓毛新。
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
徐照(?~一二一一),字道晖,一字灵晖,自号山民,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工诗,与同郡徐玑(灵渊)、翁卷(灵舒)、赵师秀(灵秀)并称“永嘉四灵”。生平未仕,以诗游士大夫间,行迹遍及今湖南、江西、江苏、四川等地。宁宗嘉定四年卒。有《山民集》(《瀛奎律髓》卷二○),已佚。有《四灵诗集·徐照集》、《芳兰轩集》传世。事见《水心文集》卷一七《徐道晖墓志铭》。 徐照诗,以一九二五年南陵徐乃昌据毛晋影抄残宋本刻《永嘉四灵诗·徐道晖集》三卷本爲底本。校以一九二八年永嘉黄群《敬乡楼丛书》本(简称黄本)、明潘是仁刻《宋元四十三家集·芳兰轩诗集》五卷本(简称明本)、清顾修读画斋刻《南宋群贤小集·芳兰轩集》一卷本(简称顾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赠大罗山李秀才》是宋代徐照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罗山上的李秀才的赠词,描绘了李秀才命运坎坷的生活,以及作者对其的同情和思念之情。
诗中的李秀才身处大罗山上,这里可能是他居住的地方。诗人称其为"大罗山上客",可见李秀才在当地是一个客居的人物。接下来,诗人提到"后主是宗亲",这里指的是宋朝的后主,也就是宋钦宗,表明李秀才与皇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接着,诗人表达了对李秀才的同情之情。诗中说"莫是为诗苦,却令生世贫",意味着李秀才可能因为专心于诗文创作而导致生活贫困。这句话反映了古代文人墨客常常以文学为乐,但却往往生活拮据的普遍现象。
诗的下半部分描述了李秀才所遭遇的困境。诗人提到"荒年家口众",暗示他们在艰难的年景中,家中有许多人要养活,生活异常困难。而"少日鬓毛新"则用以形容李秀才年龄尚轻,但又遭遇了不幸。最后一句"近又重遭祸,虚星必照身",暗示李秀才近期又遭受了灾祸,他的命运如同孤星一般黯淡。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秀才的生活困境和命运坎坷,表达了作者对其的同情和思念之情。诗人通过诗词抒发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们生活的艰辛。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李秀才的深深忧虑和对社会现象的关切,具有一定的感人力量。
忽而来兮,格神鸿休。忽而往兮,神不予留。神在天兮,福我寿我。千万春兮,高灵下堕。
翠岭一千寻,岭上彩云如幄。云影波光相射,荡楼台春绿。 仙鬟撩鬓倚双扉,窈窕一枝玉。日暮九疑何处?认舜祠丛竹。
终年常避喧,师事五千言。流水闲过院,春风与闭门。山茶邀上客,桂实落前轩。莫强教余起,微官不足论。
冷落江西香火缘,岭南人少问吾传。一行水陆余千里,两岁风花仅百篇。句眼竟谁知落处,古囊长是挂闲边。獿人常试斲泥手,客里相逢喜欲颠。
人情甘阿谀,我独倦请谒。尤於权门疏,万事亦已拙。平生江湖期,梦寐不可遏。青青西门槐,少解马上暍。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