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场久废不曾开,一扫千军谩有才。
今日毛锥无用处,功名不自此中来。
顾逢,字君际,号梅山,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尝举进士不第,学诗于周弼,与同时陈泷、汤仲友、高常擅名于理宗端平、淳祐间,有苏臺四妙之称。长于五言,弼称之爲顾五言,自署其居爲五言田家。有诗十卷,已佚。元初辟爲吴郡教谕,卒年七十四。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四、《元诗选》癸集甲。 顾逢诗,据《诗渊》等书所录,编爲一卷。按:明《诗渊》辑顾逢诗,似将逢与梅山顾先生视爲二人,诗中并有《顾逢诗集》之题,是否一人已不能明。
《赠笔上》是宋代诗人顾逢的作品。这首诗通过对科场的描绘,探讨了功名与才能之间的关系,传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慨。
诗中以科场为背景,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荒废。"科场久废不曾开"一句表达了科举考试已经很久没有举行的情况,暗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制度的衰败。"一扫千军谩有才"则指出了即使重新开放科举考试,能够通过的人也可能只是少数,嘲讽了科举制度对才能的局限。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对毛锥的比喻,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观点。"毛锥"是用来修正文章的工具,象征着修辞技巧和才华。然而,诗中提到"今日毛锥无用处",暗示着即使具备才华和修辞技巧,也无法在科举制度中获得名利。最后一句"功名不自此中来"则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思考,认为功名并非仅仅通过科举制度的考试可以获得。
这首诗通过对科场荒废、才能有限和功名无由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评和对个人才能的思考。诗中运用了夸张和讽刺的手法,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意愿。它既是对时代的反思,也是对人生追求的深刻思考,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警示意义。
遇险思共济,胡粤无异心。而我与夫子,义烈真断金。阴崖避飞雨,群龙方恕吟。岩中歌式微,相和相知音。
谢公高志渺浮云,对弈从容静世纷。坐客偶然谈小草,无言徒愧郝参军。
负郭无良田,屈身徇微禄。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羁束。幸曾趋丹墀,数得侍黄屋。故人尽荣宠,谁念此幽独。州县非宿心,云山欣满目。顷来废章句,终日披案牍。佐郡竟何成,自悲徒碌碌。
十胥吴绫赏水新,一声歌歇杏梁庙。家徒四壁门如水,那得明珠换美人。
剑耸秋峰积霭昏,关城遥向望中分。触新百堵连青嶂,依旧千家住白云。松桧影随岩寺出,管弦声杂涧声闻。
洛阳城东伊水西,千花万竹使人迷。台上柳枝临岸低,门前荷叶与桥齐。日暮待君君不见,长风吹雨过青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