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容吾畏友,春日去朝京。
蔗境诗多好,莲池官最清。
坐诬缘举将,取忌为时名。
诸老端平岁,同词为辨明。
王迈(《永乐大典》引作王君实)(一一八四~一二四八),字实之,一作贯之,号臞轩,仙游(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潭州观察推官,改浙西安抚司干官。理宗绍定三年(一二三○)爲考试官,因显擿详定官不公被黜。调南外睦宗院教授,时真德秀知福州,力爲之助。端平元年(一二三四)召试馆职,次年,爲秘书省正字(《南宋馆阁续录》卷九),轮对直言,忤旨,出通判漳州。又因应诏言事,削秩免官。久之,復通判漳州。淳祐元年(一二四一)通判吉州,迁知邵武军。八年卒,年六十五(《后村大全集》卷一五二《臞轩王少卿墓志铭》)。有《臞轩集》二十卷(《续文献通考》),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等辑爲十六卷,其中诗五卷。《宋史》卷四二三有传。 王迈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别刘孟容岁提干二首》是宋代王迈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通过描写别离的场景,表达了对刘孟容的畏友之情、春日离京之感,以及对友情和时代风尚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畏惧与孟容别离,春日离开朝京。
这蔗境中有着美好的诗句,莲池中的官员最为清雅。
坐在此处,遭遇诬陷而被举报,因此我要小心谨慎行事。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言辞非常谨慎,年长的人们以诗词来辨明是非。
诗意:
《别刘孟容岁提干二首》这首诗是王迈表达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代风尚的思考。诗中的"畏友"表达了作者对与孟容的别离感到畏惧和不舍,彰显了深厚的友情。同时,诗中的春日离京,揭示了作者面对世事变迁时的感慨和无奈。蔗境和莲池则象征着美好的自然环境,以及清雅的官场风尚。诗中的"坐诬缘举将,取忌为时名"表达了作者对于时代风尚和言辞谨慎的思考,暗示了作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行事。最后,诗中的"同词为辨明"反映了年长者以诗词辨明是非的风尚,倡导以文辨理,以诗辩是非。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留恋和对时代风尚的思考。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诗人抒发了内心的情感。诗中的蔗境和莲池,以及官员的清雅形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清新的意境。诗人在描述坐诬缘举将时的小心谨慎,以及对时代言辞的反思,展示了作者对于社会风尚和道德观念的关注。最后,诗中提到年长者以诗词来辨明是非,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崇尚以文辨理的风尚,强调了诗词在辩证思维和价值观判断中的作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思念和对时代风尚的思考。诗中的自然景物和官场意象为整首诗增添了一丝清新和雅致的氛围。同时,诗人对于个人行为和时代风尚的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倡导,也使得这首诗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思想性。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老人从此知昏晓,不用元戎报五更。
陇西李都尉,骁勇称将材。提师浚稽山,一鼓单于摧。步卒五千人,转战昏阴霾。道穷矢亦尽,惜哉勇弗裁。捐躯诚独难,大义岂不乖。得当纵报汉,二心安可怀。迢迢五原关,思归隔天涯。遂使铁石心,化为土与埃。终然没胡沙,竟为百世哀。
倚杖而立,示真般若。手中册子,云何抄写。长老若不放下,疑杀后生尊者。
年踰关百颇酸心,眼底朋俦试选抡。松竹梅花三益友,诗书画卷一閒人。北窗高卧那非乐,南阮甘贫只任真。却喜生无荣辱事,底须姓字动朝绅。
予昔梦食石芝,作诗记之,今乃真得石芝于海上,子由和前诗见寄。予顷在京师,有凿井得如小儿手以献者,臂指皆具,肤理若生。予闻之隐者曰,此肉芝也,与子由烹而食之。追记其事,复次前韵。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见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
青山修竹矮篱笆,彷佛林泉隐者家。酷爱绿窗风日美,鹤梳轻毳乱杨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