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早见桃花》

离家四五程,所至尽堪惊。
未许盗皆息,焉能军不行。
人移山里住,春废道傍耕。
破屋知谁主,桃花照眼明。

作者介绍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早见桃花》是宋代诗人方回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离家旅行的情景,他在旅途中看到了美丽的桃花,引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早见桃花》中文译文:
离开家乡已经有四五程了,
所到之处景色无不令人惊叹。
连盗贼都安静了下来,
何况军队不能前行呢?
人们都搬到山里居住,
春天田间的道路被荒废。
破旧的房屋怎么能知道主人是谁,
桃花的光芒照亮了我的眼睛。

诗意和赏析:
《早见桃花》揭示了方回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词开篇描述了诗人离家旅行的距离,所到之处景色壮美,给他带来了惊喜和震撼。这里的景色可能是山水之间的秀丽景致,让人心旷神怡。

接着,诗人提到即使盗贼都安静下来,更何况军队不能前行呢?这句话暗示了在这片宁静美景中,战争与破坏的声音都已经停止。军队不能前行,可能是因为他们也被这美景所吸引,不忍破坏这宁静的景象。

诗词的下半部分描绘了人们迁往山中居住,不再在田间耕种,道路也因此而荒废。这反映了农村的冷落和人们离乡背井的现象,也让读者感受到岁月变迁的无情。

最后,诗人提到破旧的房屋无法辨认主人,但桃花的光芒照亮了他的眼睛。这里的桃花可能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希望,诗人的眼睛被桃花的明亮所照亮,暗示着他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与领悟。

《早见桃花》通过对离家旅行和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思考。诗中所揭示的宁静、美好和对生命的感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引发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层思考。

  • 《送苏协律从事振武》

    琴尊诗思劳,更欲学龙韬。王粲暂投笔,吕虔初佩刀。夜吟关月苦,秋望塞云高。去去从军乐,雕飞岱马豪。

  • 《用坡仙梅花十韵·赞梅》

    万卉千葩总一家,木心才蠹脉皆邪。山窗玉立如风宪,人指为花不是花。

  • 《陪德孺游徐氏园池》

    禽鱼花竹静相参,溪雪融春青出篮。月下辞归休秉烛,要将清梦过江南。

  • 《即目》

    李径阴森接翠畴,押帘风日澹清秋。晚乌藏柳栖残照,远燕伤风失故楼。星汉经年虽可望,云波千叠不缄愁。平居革带频移孔,谁问无憀沈隐侯。

  • 《次韵晁发道》

    谁能载酒寻元亮,共寄无何作醉乡。便好收心事农圃,不须惊世露文章。壶中日月春长在,塞上烟尘客自忙。千里同风无远近,未分秦陇与潇湘。

  • 《堂成》

    筑室三年,堂成可居。我初不知,诸子劳劬。父母老矣,风雨未除。橐装几何,勿问有无。伐木於山,因此旧庐。不约不丰,燕处无余。堂开六楹,南北四筵。昼明速然,夜冥黯然。四邻无声,布被粗毡。身非蚌螺,一睡经年。夜如何其,趺坐燕安。善恶不恩,此心自圆。东厢靖深,以奉尝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