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山显迹,契会宗师。
一法性身,利物宏慈。
释印肃(一一一五~一一六九),号普庵,俗姓余,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六岁从寿隆院贤和尚出家,年二十七落髮,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于袁州开元寺受戒。游湖湘,谒大沩牧庵忠公,有省。十三年,归寿隆。二十三年,主慈化寺。孝宗干道二年(一一六六),始营梵宇。五年卒,年五十五。有《普庵印肃禅师语录》,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卷上《年谱》、《悟道因缘》、《塔铭》。 印肃诗,辑自《普庵印肃禅师语录》,编爲三卷。
《赞护教》是宋代释印肃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仰望高山,见证了宗师的教诲。体悟到一种法性即是身体,以利益众生和广大的慈悲为宗旨。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赞美和颂扬。他仰望高山,看到了宗师教诲的伟大,通过领悟佛法,他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法性是一体的,同时也体现了他奉行利益众生和广大慈悲的信念。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佛教的核心理念。作者通过仰望高山,象征着对佛教教义的崇高追求与敬仰,高山作为宗师的象征,见证了宗师的伟大和教诲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一法性身"意味着人体即是佛性,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法身观念,强调了个体与佛性的合一。诗词最后提到的"利物宏慈"则表达了作者奉行利益众生和广大慈悲的信念,体现了佛教思想中的慈悲精神和利他主义。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简练的语言传达了佛教的核心思想,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教义的钦佩和追求,弘扬了佛教的慈悲精神和利他主义,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内涵。
诘曲盘醒手共携,暮归了不记东西。初筵秩秩谈无底,厦屋渠渠醉似泥。老貌白头愧青鬓,豪吟野鹜杂家鸡。相看一笑消长日,未信人间物易齐。
家资是何物,积帙列梁梠。高斋晓开卷,独共圣人语。英贤虽异世,自古心相许。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
草草携家去踏青,旧阡新冢纸钱轻。触怀易作中年恶,羡杀儿童笑语声。
帝尧平百姓,高祖宅三秦。子弟分河岳,衣冠动缙绅。盛名恒不陨,历代几相因。街巷涂山曲,门闾洛水滨。五龙金作友,一子玉为人。宝剑丰城气,明珠魏国珍。风标自落落,文质且彬彬。共许刁元亮,同推周伯仁。石城俯天阙,钟阜对江津。骥足方遐骋,狼心独未驯。鼓鼙鸣九域,风火
我经九山问野叟,崔嵬一无安曰九。且恐断岸积琼玖,复意陂原多产韭,又疑堆垄若柱灸。四者未悟叟不言,使我临流独搔首。
吾巾不是不冠儒,曾被儒冠几误予。铁砚不磨天地轴,毛锥难复帝王居。当传卫霍无传秘,却著韩曹不著书。堪笑苍生无眼力,不知豪杰在樵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