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佛自无言人自讹,但留衣钵说能多。
假令和履多留下,谁奈沙门颊舌何。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作者:曾丰(宋代)

中文译文:
再次游玩南华山,我见到了祖师的衣钵。
佛陀自己是无言的,人们却自相误解,认为保留了这些物品能增加功德。
假如佛陀的衣服和钵具多了下来,那又有谁能理解沙门的内心和言辞呢?

诗意:
这首诗以南华山为背景,表达了关于佛陀衣钵的含义和一些人对其误解的观点。诗人通过佛陀的无言和人们的误解,探讨了在修行和信仰中外在形式和实质的关系。诗中呈现了一种对于功德和虔诚的思考,暗示着修行者应当关注内心的净化而非外在的物品。

赏析: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这首诗通过对佛陀衣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信仰的思考。诗中的“佛自无言人自讹”抓住了佛陀的无言和人们对衣钵的误解这一矛盾点。诗人认为,佛陀的真正教义是内心的觉悟和净化,而不是依赖外在的物品,衣钵只是象征而已。诗句中的“留衣钵说能多”揭示了人们对功德的错误认识,认为保留佛陀的衣钵可以增加功德,这种观念被诗人视为误解。最后两句“假令和履多留下,谁奈沙门颊舌何”,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重要性,形容了修行者面对外界误解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通过对佛陀衣钵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修行者应当关注内心实质的思想,而非迷恋于外在的物品和形式。这种对信仰和修行的思考,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瓶插月桂裘衮绣球甚丽》

    月桂闹装红欲滴,绣球圆簇白如霜。我无艳眼相酬答,付与庭花自在黄。

  • 《夏日薰风亭作》

    四野炎炎暑气隆,危亭孤坐与谁同。湖光淡荡涵残照,鸟影参差没远空。消息浮生凭至理,破除烦暑赖清风。明时不敢言招隐,自乐林泉慕远公。

  • 《齐安早秋》

    流年堪惜又堪惊,砧杵风来满郡城。高鸟过时秋色动,征帆落处暮云平。思家正叹江南景,听角仍含塞北情。此日沾襟念岐路,不知何处是前程。

  • 《山中寄诗友》

    山深长恨少同人,览景无时不忆君。庭果自从霜后熟,野猿频向屋边闻。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仙桂算攀攀合得,平生心力尽于文。

  • 《从军行(八首·并序)》

    里中遇故人,相与语畴昔。归家门户静,阶除少行迹。蚯蚓穴砌间,絺蛸网四壁。抚事多踟蹰,不知时节易。上堂拜双亲,入室长太息。

  • 《咏梅六首》

    老眼从昏翳,高情未脱遗。虽云谢能赋,政尔动相思。彼自无妍鄙,渠宁可磷缁。犹须藉名胜,相与厚襟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