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佛自无言人自讹,但留衣钵说能多。
假令和履多留下,谁奈沙门颊舌何。

作者介绍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诗词:《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
作者:曾丰(宋代)

中文译文:
再次游玩南华山,我见到了祖师的衣钵。
佛陀自己是无言的,人们却自相误解,认为保留了这些物品能增加功德。
假如佛陀的衣服和钵具多了下来,那又有谁能理解沙门的内心和言辞呢?

诗意:
这首诗以南华山为背景,表达了关于佛陀衣钵的含义和一些人对其误解的观点。诗人通过佛陀的无言和人们的误解,探讨了在修行和信仰中外在形式和实质的关系。诗中呈现了一种对于功德和虔诚的思考,暗示着修行者应当关注内心的净化而非外在的物品。

赏析:
《再游南华有祖师衣钵》这首诗通过对佛陀衣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修行和信仰的思考。诗中的“佛自无言人自讹”抓住了佛陀的无言和人们对衣钵的误解这一矛盾点。诗人认为,佛陀的真正教义是内心的觉悟和净化,而不是依赖外在的物品,衣钵只是象征而已。诗句中的“留衣钵说能多”揭示了人们对功德的错误认识,认为保留佛陀的衣钵可以增加功德,这种观念被诗人视为误解。最后两句“假令和履多留下,谁奈沙门颊舌何”,则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内心的重要性,形容了修行者面对外界误解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考。通过对佛陀衣钵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于修行者应当关注内心实质的思想,而非迷恋于外在的物品和形式。这种对信仰和修行的思考,对于当代人来说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 《题宗室大年画扇四首》

    鸲之仍鹆之,尔名今是非。人言不踰济,何事满苔矶。

  • 《湖外寄处宾上人》

    怪得意相亲,高携一轴新。能搜大雅句,不似小乘人。岳麓擎枯桧,潇湘吐白蘋.他年遇同道,为我话风尘。

  • 《去妇怨》

    出户不敢啼,风悲日凄凄。心知恩义绝,谁忍分明别。下坂车辚辚,畏逢乡里亲。空持床前幔,却寄家中人。忽辞王吉去,为是秋胡死。若比今日情,烦冤不相似。

  • 《丘虚席上得赵养民运使寄诗,约今晚可归,次》

    偶携尊酒上孱颜,忽忆行人瘴雾间。便好来分苍石坐,已教不锁翠云关。

  • 《梅花》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 《秋思》

    病眠夜少梦,闲立秋多思。寂寞馀雨晴,萧条早寒至。鸟栖红叶树,月照青苔地。何况镜中年,又过三十二。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