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题南涧楼》

北山云漠漠,南涧水悠悠。
去此非吾愿,临分更上楼。

作者介绍

王安石(一○二一~一○八六),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歷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召爲群牧判官。出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嘉祐三年(一○五八),入爲度支判官,献万言书极陈当世之务。六年,知制诰。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出知江宁府。寻召爲翰林学士。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除参知政事,推行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因新法迭遭攻击,辞相位,以观文殿学士知江宁府。八年,復相。九年,再辞,以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十年,免府任,爲集禧观使,居江宁钟山。元丰元年(一○七八),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哲宗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謚文。着有《临川集》一百卷、《唐百家诗选》二十卷、《新经周礼义》二十二卷(残)。另有《王氏日录》八十卷、《字说》二十卷、《老子注》二卷、《洪范传》一卷、《论语解》十卷,与子雱合着《新经诗义》三十卷,均佚。事见《名臣碑传琬琰集》下集卷一四《王荆公安石传》。《宋史》卷三二七有传。 王安石诗,有全集本和诗集李壁注本两个系统。今以明嘉靖三十九年吉阳何氏抚州覆宋绍兴中桐庐詹大和刊《临川先生文集》(《四部丛刊初编》影印,其中诗三十七卷,第三十八卷有六首四言诗)爲底本。校以南宋龙舒刊《王文公文集》本(简称龙舒本),张元济影印季振宜旧本《王荆文公诗李雁湖笺注》本(张氏以爲系元大德本,据今人考证,实明初刻本,简称张本),清缪氏小岯山房刊本(简称缪本),日本蓬左文库所藏朝鲜活字本(简称蓬左本)。校本多出底本的诗,以及从他书辑得的集外诗,分别编爲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卷,各本多有与他人诗集互见或误收的诗,前人已多有指明。爲谨慎计,凡本集各本已收的诗,仍全部收入,在诗题下加注或加按说明;《瀛奎律髓》误收的他人诗,入存目。

作品评述

诗词:《再题南涧楼》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北山云漠漠,
南涧水悠悠。
去此非吾愿,
临分更上楼。

中文译文:
北山的云朵密布,
南涧的水流悠长。
离开这里并非我所愿,
面对别离我更上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北山的云朵和南涧的水流,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首句"北山云漠漠,"描绘了北山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朦胧、遥远的感觉。这里可以理解为离别的场景,离别时云雾笼罩着北山,使人产生离愁别绪。

接下来的一句"南涧水悠悠。"描述了南涧的水流缓慢流淌,给人一种静谧、悠远的感受。诗人将南涧的水流与北山的云雾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离别时内心的忧伤和追忆。

接着的两句"去此非吾愿,临分更上楼。"表达了诗人离别之际的心情。诗人明确表示离开这里并非自愿,但面对离别,他选择了再次上楼,表示他不愿停留在悲伤和离别之中,希望通过上楼来超越离别的痛苦。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别离的不舍之情,并表现出他坚强的意志,希望通过超越离别的痛苦来寻求安慰和释放内心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独特的感悟和表达风格,流露出深深的离愁别绪,同时也反映出人在面对离别时的坚强和追求超越的精神。

  • 《西墅新居》

    渐渐见苔青,疏疏遍地生。闲穿藤屐起,乱踏石阶行。野鸟啼幽树,名僧笑此情。残阳竹阴里,老圃打门声。

  • 《偈颂一百零九首》

    初三十一,中九下七。今朝部入书云笔,大书特书兼屡书,祖师两眼黑如漆。

  • 《治圃杂书二十首》

    猿鹤閒朋友,知予近况无。春游靴露指,夜读烛燃须。醉苦邻僧强,饥从小仆逋。山农来卖笋,与米富青蚨。

  • 《送黄尉制司禀议》

    四海指掌上,西浙复制置。机张要省括,万里发中秘。制劄天边来,夺我嘉兴尉。风流谁后人,太史山谷氏。老成负大才,初筮仅小试。雷行换风采,鼓作起憔悴。游刃绰有余,走笔浩无愧。青青岁寒姿,松柏森劲气。层冰几重重,坚可敌阳熂。置之筹幄中,秉心端不二。讨贼先正名,逆顺

  • 《鞭春微雨》

    旛胜丝丝雨,竹歌步步尘。一年新乐事,万里未归人。云薄竟悭雪,酒浓先受春。送寒东作近,惭愧耦耕身。

  • 《吕真人赞二首》

    一粒之粟,有国有民。二升之釜,浩渺嶙峋。我遊巴陵,始識公面。青蛇鑑,求之不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