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邦滨海帝忧劳,慎迪名卿礼意褒。
板简拜旌前宪掾,云骈骖驭旧仙曹。
庭柯露下回春色,夜浦珠还息海涛。
阴惠日隆天眷异,蓬莱东去近金鳌。
李廌(一○五九~一一○九),字方叔,号太华逸民(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六六《书月巖集后》)、济南先生(宋谢采伯《密斋笔记》卷三),祖先由郓州迁华州,遂爲华州(今陕西华县)人。早年以文章受知苏轼。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苏轼知贡举,得试卷以爲廌作,置之首选,而是科廌竟下第,所以轼有“平生漫说古战场,过眼还迷日五色”(《送李方叔下第》)之叹。后再举亦失利,遂绝意仕进,定居长社。徽宗大观三年卒,年五十一。有《济南集》(一名《月巖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八卷,其中诗四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李廌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近人李之鼎宜秋馆《宋人集》丙编本(简称宜秋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再上闾丘通牧少卿》是宋代诗人李廌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东方国家的景象,表达了帝王的忧劳、对忠臣的赞赏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期望。
诗中第一句“东邦滨海帝忧劳,慎迪名卿礼意褒”表达了帝王对国家的忧虑和劳苦,以及对忠臣通牧少卿慎迪的赞赏和礼仪上的表彰。第二句“板简拜旌前宪掾,云骈骖驭旧仙曹”描绘了通牧少卿在朝廷中受到的崇敬,他庄重地拜谢在官方旗帜前的祭拜,象征着他对国家的忠诚。第三句“庭柯露下回春色,夜浦珠还息海涛”通过描写春天庭院柯木上的露水和夜晚海滨上的珍珠,表现了国家繁荣昌盛的景象。最后一句“阴惠日隆天眷异,蓬莱东去近金鳌”表达了帝王对国家的祝福,预示着国家将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
这首诗通过描绘帝王的忧虑、对忠臣的赞赏以及对国家繁荣的期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和祝福。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诗中呈现出一幅繁荣昌盛、祥和富饶的东方国家的景象,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和向往之情。整首诗情感庄重肃穆,语言华丽而富有节奏感,展现了宋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风貌。
君子何尝去小人,小人如草去还生。但令鼓舞心归化,不必区区务力争。
人家簇簇晓烟青,湖上船归渔市腥。细雨如丝山色暝,一杯浊酒慰飘零。
仙枝移傍小岩幽,答踏名推第一流。曾向清波沈寒碧,甘瓜五色但轻浮。
先相风流德业尊。又看天马五花文。飘飘青琐凝佳思,霭霭新诗似岭云。淮海秀,已平分。*璋未碍琢来勤。吴人元重中州气,绣被何尝擅鄂
天寒日短道路长,白云飞去知吾乡。大江之东渭之北,念吾故人何可忘。别来杨柳春依依,只今开到梅花香。扁舟漫浪归未得,京尘海裹安行藏。身名未立仰天笑,床头夜夜鸣干将。羡师物外无宠辱,庭前柏树常苍苍。吁嗟急羽飞不到,二千里外空相望。五云前坠满室光,报师之意无以将。
闲居是念随云散。琴帘底、却自平生心满。百二十年期,笑道今才半。一味齑盐清得瘦,婉娩似、梅花香晚。相伴。老霜松宁耐,溪山寒惯。探借十日前春,小杯盘、也做寿筵模范。绕膝舞斑衣,有酒从他劝。但任真来浑是处,梦不到、笙歌瑶燕。双健。任旁人播尽,风流眉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