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歷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武后时,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义,署为府属,为敬业草檄,斥武后罪状。后读之,矍然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事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中宗时,诏求其文,得数百篇,集成十卷,今编诗为三卷。
翻译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注释
①军:指军中。
②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③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④戎衣:即军装。定:平定。
⑤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金缕毵毵碧瓦沟,六宫眉黛惹香愁。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入楼。
世间迂阔者,端的是诗人。独坐无生计,相逢尽说贫。如君追古作,与我最情亲。世莫轻辜负,元龙湖海身。
绿杨垂线草铺茵,触处烟光举眼新。一品也须妨白发,千金莫惜买青春。莺声圆滑堪清耳,花艳鲜明欲照身。独向此时为俗吏,风流知是不如人。
功名碎啄与时同,譬似青天白日中。不觉片云随雨雹,适从何处运神通。
夜寒如觉有猿吟,积翠重苍万壑深。下水轻舟弦脱箭,盘山细路线穿针。
鸠雨细,燕风斜。春悄谢娘家。一重帘外即天涯。何必暮云遮。钏金寒,钗玉冷。薄醉欲成还醒。一春梳洗不簪花。孤负几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