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长安。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属文,尤妙于五言诗,尝作《帝京篇》,当时以为绝唱。初为道王府属,歷武功主簿,又调长安主簿。武后时,左迁临海丞,怏怏失志,弃官去。徐敬业举义,署为府属,为敬业草檄,斥武后罪状。后读之,矍然叹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事败,宾王亡命,不知所终。中宗时,诏求其文,得数百篇,集成十卷,今编诗为三卷。
翻译
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注释
①军:指军中。
②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③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④戎衣:即军装。定:平定。
⑤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自予牵世网,展转岁时侵。坐惜衰蓬鬓,空思返旧林。虫鸣秋户急,月照客庭深。已分愁中老,愁逢病不禁。
典午西兮金谷辈,渡而东兮蔼多士。嘉内史兮屏浮华,淡物累兮颐天粹。升冶城兮遐想,友东山兮雅志。修禊事兮兰亭,觞曲水兮群英。追雩风兮涵泳,渺万化兮均平。纪清游兮感慨,剡形忘兮神诣。蔚翔凤兮一杞,宝连城兮千祀。太传起兮为苍生,扶晋鼎兮蹙苻秦。内史归兮乐山水,师万
治生何用学陶朱,少许能悭便有余。措酒已停晨服药,省油仍废夜观书。
天际何人濯锦归,偏宜残照与晨晖。流为洞府千年酒,化作灵山几袭衣。野烧焰连殊赫奕,愁云阴隔乍依稀。劳生愿学长生术,餐尽红桃上汉飞。
祖席歌云散,春风助马飞。到京三月尽,为客几时归。雨驿梨花瘦,烟村荻笋肥。倚门有慈母,莫负老莱衣。
条风一夜乍回枯,黛色和烟半有无。玄灞柔条堪系马,白门疏影不藏乌。楼头寒映罗衣薄,曲里风惊紫塞孤。春水绿波春草碧,等闲芳岁莫教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