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到层轩雪已残,萧林素节晓相看。
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
曾有金樽开兔苑,况无铁甲戍桑乾。
清风落纸成佳句,身世浑疑在广寒。
强至(一○二二~一○七六),字几圣,杭州(今属浙江)人。仁宗庆历六年(一○四六)进士,除泗州司理参军,歷浦江、东阳、元城令。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韩琦判永兴军,辟爲主管机宜文字,辗转在韩幕府六年。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判户部勾院,迁群牧判官。九年,迁祠部郎中、三司户部判官。卒,年五十五。其子浚明集其所遗诗文爲《祠部集》四十卷,曾巩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祠部集》三十五卷,又《韩忠献遗事》一卷。《咸淳临安志》卷六六、清强汝询《求益斋文集》卷八《祠部公家传》有传。 强志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参校武英殿聚珍版木活字本(简称活字本)、武英殿聚珍版同治七年刻本(简称同治本)。另辑得集外诗四首,附于卷末。
《再和》
公到层轩雪已残,
萧林素节晓相看。
山融爱日酥千点,
地接顽云缟万端。
曾有金樽开兔苑,
况无铁甲戍桑乾。
清风落纸成佳句,
身世浑疑在广寒。
中文译文:
再与你和诗
公到层轩,雪已残,
寒风吹过素净的竹林,清晨我们相对而望。
山峦融化,喜爱的阳光洒下千点柔和的光芒,
大地上形成层层云雾,缭绕千万不尽。
曾经有过畅饮金樽的欢乐,开启了兔苑的狂欢,
而现在,没有铁甲守卫的戍楼,只剩下了桑乾的荒凉。
清风吹过,将我的思绪转化为美妙的句子,
我的身世经历仿佛迷失在遥远的广寒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再和》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诗人以一种细腻而含蓄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事的感慨。
诗的开篇,描述了公(指友人)到达层轩之处,雪已经融化殆尽。这里的层轩可以理解为高楼,雪已残指冬日的雪已经消融,春天即将来临。诗人与友人在清晨的素净竹林中相对而望,彼此间透过萧瑟的寒风,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变化。
接着,诗人以山融爱日酥千点、地接顽云缟万端的形象描绘了自然景观。山峦融化,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柔和的光芒,大地上弥漫着千变万化的云雾。这些景物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生命和世界的深刻感受。
在下一段,诗人回忆起过去的欢乐时光,金樽畅饮、兔苑的狂欢,这些都是曾经的美好回忆。然而,现在的世界已经不同,没有了守卫的戍楼,只剩下荒凉和干燥的桑乾。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叹,揭示了岁月无情的现实。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写作的热爱和寄托。清风吹过,将诗人的思绪转化为美妙的句子,这是一种灵感的降临。诗人将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描述为浑疑在广寒,广寒指的是冥冥之中的天宫。这句话暗示了诗人的内心彷徨和对人生真相的追问。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回忆过去和对写作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意义的探讨。诗中运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和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力。同时,诗人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考,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问。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索,给人一种深沉而留韵的印象。
唱得新翻稳贴腔,阿谁能得肯双双。天宁寺里尊前月,分擘清寒入小窗。
久蛰群_,犹未肆、新雷初启。鼓东风、雨膏为洗。望横塘、越溪路,石湖烟水。西接洞庭,下连甫里。忆当年、归计早,扁舟从此。祖清风、相门有几。圃堂高、应解笑,纷纷蜗蚁。锦囊雪月,更看醉里。
人道今年秋较迟。木犀全未放些儿。不因诞节开千岁,争得今辰把一枝。呼宝鼎,伴渠伊。堂萱喜色正融怡。儿前妇后孙曾从,岁岁称觞无尽期。
自家鼻孔自家穿,自家绳索自家牵。自家忽地都忘却,一笛清风送楚天。
须发老如,眉目清亮。秋生野水之中,雪照寒山之上。湛海之心,吞川之量。头头不爽机宜,处处相投稳当。
五十一人忽少三,我闻陨涕江之南。箧中都有旧墨迹,从此袭以玫瑰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