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

埋玉腰间觅性宗,儒冠谋道有谁同。
笔尖冻折新诗就,但可徒收翰墨功。

作者介绍

胡寅(一○九八~一一五六),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安国子。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以御史中丞何?荐,除秘书省校书郎,迁司门员外郎。汴京陷,弃官归。高宗建炎三年(一一二九),爲驾部员外郎,寻除起居郎,以上万言札子忤时相,主管江州太平观。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復爲起居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永州、邵州、严州。八年,除礼部侍郎,兼侍讲,寻直学士院。丁父忧,服除奉祠,俄致仕,居衡山。二十年,以忤秦桧,责新州安置。桧死,诏自便,寻復旧官。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九。有《斐然集》二十卷。《宋史》卷四三五有传。 胡寅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斐然集》(其中诗五卷)爲底本。校以清经钼堂钞本(简称钞本,藏北京图书馆),清法式善存素堂辑钞《宋元诗集八十二种》中的《斐然集》(存三卷,简称存本,藏北京图书馆)。集中诗集外之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再和》是宋代胡寅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埋玉腰间觅性宗,
儒冠谋道有谁同。
笔尖冻折新诗就,
但可徒收翰墨功。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于追求真正文学境界的渴望和疑惑。诗人以自己对于诗歌创作的追求为主线,探讨了个人才情与社会风气之间的矛盾。

赏析:
这首诗词开篇即以"埋玉腰间觅性宗"的意象描绘了诗人对于卓越才华的追求。"埋玉腰间"寓意着宝贵的才情,而"觅性宗"则表明了诗人对于真正的艺术性格和境界的探索。接着,诗人提到"儒冠谋道有谁同",表明他对于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的思索。这两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对于自己创作方向的追问。

下半部分的两句"笔尖冻折新诗就,但可徒收翰墨功"则表达了诗人在追求创作突破时的困境。"笔尖冻折新诗就"描绘了诗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努力创作却遭受挫折的情景。"翰墨功"指的是文学才华和成就,诗人认识到只有更多的努力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整首诗词通过对于个人才情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对立和矛盾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追求。胡寅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传达了对于艺术追求和价值认同的思考。这首诗词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艺术追求和对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思考。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