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

青藜不解支脚力,机杼微闻隔林织。
暗香来处穷幽栖,蹇驴崎岖牛喘息。
山中欲访隐君子,等闲未许李邕识。
同盟颇笑五大夫,晚节污秦有惭色。
摩挱寒玉古苔藓,从渠唤作荆山石。
雪中素隐非行怪,自是花间着不得。
直须谪仙苏二来,溪藤快扫如鸿墨。

作者介绍

郑清之(一一七六~一二五一),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鄞(今浙江宁波)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调峡州教授。十六年,除国子录。因参预史弥远拥立理宗谋,获信任,宝庆元年(一二二五)除起居郎。二年,权工部侍郎,进给事中。绍定元年(一二二八),签书枢密院事。三年,爲参知政事。六年弥远卒,拜右丞相兼枢密使。端平二年(一二三五),进左丞相。三年,因天灾提举洞霄宫,家治小圃曰安晚,理宗亲书其匾。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復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九年,迁左丞相。十一年卒,年七十六,謚忠定。有《安晚堂集》六十卷,今残存六至十二七卷。事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七○《丞相忠定郑公行状》,《宋史》卷四一四有传。 郑清之诗,《安晚堂集》七卷以汲古阁影抄《南宋六十家小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江湖后集》中多出底本之诗,编爲第八卷。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九卷。

作品评述

《再和》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清之。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山中隐士的生活景象,表达了隐逸之人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的向往。以下是《再和》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青藜不解支脚力,
机杼微闻隔林织。
暗香来处穷幽栖,
蹇驴崎岖牛喘息。
山中欲访隐君子,
等闲未许李邕识。
同盟颇笑五大夫,
晚节污秦有惭色。
摩挱寒玉古苔藓,
从渠唤作荆山石。
雪中素隐非行怪,
自是花间着不得。
直须谪仙苏二来,
溪藤快扫如鸿墨。

诗意:
《再和》通过描绘山中隐士的生活,表达了作者郑清之对纷扰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的向往之情。诗中通过描写山中的景物和隐士的生活状态,表达了隐士的独立自主、超然物外的态度,以及对传统士人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自然的语言描绘了隐士的生活环境和内心感受。诗中的“青藜”、“机杼”、“暗香”等意象都是自然景物的象征,通过这些象征性的描写,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展现了隐士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诗中的“山中欲访隐君子”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拜访山中的隐士,寻求真正的智慧和精神寄托。然而,“等闲未许李邕识”则意味着现实世界的障碍和限制,暗示了士人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

诗中的“同盟颇笑五大夫,晚节污秦有惭色”表达了对士人道德败坏的不满,以及对士人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反思。通过将士人与隐士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士人境遇的批判,强调了隐居自然、追求内心自由的价值。

诗词末尾的“直须谪仙苏二来,溪藤快扫如鸿墨”,表达了对隐居境地的坚持和对自由境界的向往。这里的“谪仙苏二”指的是苏轼,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隐士,被认为是高尚的境界和理想的化身。

总的来说,《再和》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山中隐士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通过对自然、人文和士人境遇的描写,传达了对尘世的厌倦和对自然自由的追求。这首诗词既批判了士人的道德堕落,又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具有深刻的诗意和思想内涵。

  • 《冬夜示敏巢(时在东都宅)》

    炉火欲销灯欲尽,夜长相对百忧生。他时诸处重相见,莫忘今宵灯下情。

  • 《送唐侍御福建省兄》

    桂枝攀尽贾家才,霄汉春风棣萼开。世掌纶言传大笔,官分鸿序压霜台。闽山翠卉迎飞旆,越水清纹散落梅。到日池塘春草绿,谢公应梦惠连来。

  • 《题智门寺寄住山伊岩玉老》

    笋轿冲烟落翠巅,白岩山裹借床眠。饱听溪水云深处,笑索梅花雪后天。几世世修三世福,万灯灯是一灯缘。吾生误读磨崖颂,落得吴霜点鬓边。

  • 《乐毅吟》

    乐毅事燕时,其心有深旨。破齐七十城,迎刃不遗矢。岂留即墨莒,却与燕有二。欲使燕遂王,天下自齐始。岂意志未申,昭王一旦死。惠王固不知,使人代其位。强燕自此衰,何复能振起。自古君与臣,济会非容易。重惜千万年,英雄为流涕。

  • 《沁园春(寿太守李宗丞)》

    贺白文章,英卫规模,簪缨世家。更襟怀,芳润光风齐月,笔端奇伟,春藻天葩。课最严城,升班清禁,蔽芾棠阴人竞夸。争知道,富恩波衮衮,万顷无涯。清辉庭桂方花。映潋滟仙杯浮紫霞。庆云龙风虎,明良际会,鸿勋骏业,重叠辉华。寿挹南峰,福迎庐水,未羡还丹九转砂。从此去,

  • 《和之美二贫诗》

    君子尚仁义,宝用为身资。其人苟不贤,富饶亦胡为。所以回宪徒,不厌糠与藜。当时万金产,令名传有谁。之美初解褐,为吏长河湄。月得数斗禄,仅足供饘糜。谓言家无宝,不必修落篱。囊衣不自暖,乃为偷意窥。穿墉入其室,探取无织遗。从事借之带,同列乞共衣。日高服示具,不敢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