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尧夫欲借琵琶妓》

谢公故事常携妓,白傅高年自唱歌。
更假红妆知有意,欲添尊酒十分多。

作者介绍

韩维(一○一七~一○九八),字持国,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亿子,与韩绛、韩缜等爲兄弟。以父荫爲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爲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爲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臺司。神宗熙宁二年(一○六九)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歷河阳,復知许州。哲宗即位,召爲门下侍郎,一年余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一○九五)定爲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爲《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韩维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南阳集》爲底本,校以清丁丙收藏的旧钞本(简称旧钞本,今藏南京图书馆)。录得的集外诗附于卷末。集中诗多重出,如卷七、卷八重《城西二首》,卷七《和三兄题蜀中花园》与卷一○《和景仁赋才元寄牡丹图》诗亦重。《城西二首》删卷八重出诗,因卷一○的重出诗有自注,删省卷七中一首。

作品评述

诗词:《再和尧夫欲借琵琶妓》

诗意:这首宋代的诗歌通过描述一个故事情节,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人际关系的触动。诗中描绘了一个名叫尧夫的人,他常常和一位琵琶妓女一起出现,而作者韩维则在高年之后自己唱起了歌曲。在这个故事中,作者感受到了岁月的流转和自身的变化,也暗示了人生的经历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赏析:这首诗以故事情节的形式呈现,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境的构建,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提到的"谢公故事"指的是古代故事中的谢安,他常常与一位琵琶妓女相伴。这一细节暗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经历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同时也揭示出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诗中出现了"白傅高年"的描写,表现了作者自己的高龄,而他也开始自己唱起歌来。这个情节暗示了作者对于自身身份和人生阶段的思考,以及对于人际关系中的角色转换的感悟。

诗中还提到了"红妆"和"尊酒",红妆象征着年轻和美丽,而尊酒则代表着欢乐和享受。这些意象传递了作者对于年少时光的怀念和对于欢愉时刻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有限的感慨。

通过这首诗,作者以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其中,展示了对于人生和人际关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意象的运用,让读者感受到岁月流转中的无常和人生阅历的变迁,引发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珍惜。

  • 《闽中秩满一首》

    蛮府同僚问字奇,老成衣钵旧箴规。飓内不讶飞黄雀,汙渎犹将贷病鸱。前日幕谋非妙伎,今时民瘼愧良医。径从南浦携书笈,吉贝裳衣皂帽帷。

  • 《句》

    独立孔门无一事,惟传颜氏得心斋。

  • 《点绛唇》

    痛负花朝,半春犹在长安道。故园春早。红雨深芳草。愁里花开,愁里花空老。西归好。一尊倾倒。气去声与花枝恼。

  • 《送封州方法曹》

    地远无迎吏,州城若个边。宁甘茅屋粥,勿饮石门泉。旋橐挑诗卷,家书托客船。安知二千石,不荐议曹贤。

  • 《更漏子》

    蕣华浓,山翠浅。一寸秋波如剪。红日永,绮筵开。暗随仙驭来。遏云声,回雪袖。占断晓莺春柳。才送目,又颦眉。此情谁得知。

  • 《思佳客·闰中秋》

    丹桂花开第二番。东篱展却宴期宽。人间宝镜离仍合,海上仙槎去复还。分不尽,半凉天。可怜闲剩此婵娟。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