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再和暮春》

黄莺初啭燕新还,林馆清虚景未阑。
瓮拨金膏倾腊脚,封开绿绢试春团。
条风吹笋苞犹嫩,谷雨催花色渐乾。
若待休间频宴集,牵拘人事恐多般。

作者介绍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作品评述

《再和暮春》是宋代苏颂所作的一首诗词,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人情之间的矛盾。

译文:
黄莺初啭燕新还,
林馆清虚景未阑。
瓮拨金膏倾腊脚,
封开绿绢试春团。
条风吹笋苞犹嫩,
谷雨催花色渐乾。
若待休间频宴集,
牵拘人事恐多般。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黄莺刚刚开始歌唱,燕子也刚刚归来。林荫下的庭院依然清幽,景色未曾消散。人们正在将金膏从陶罐中倒出,准备为冬季的腊肉泡制腌渍。绿色的丝绢被打开,用来试制春天的团子。微风吹动着竹林,嫩笋的芽蕾还未完全展开,而谷雨的降临催促着花朵渐渐干燥,颜色逐渐鲜艳。如果等到休息的时候,频繁地聚会宴饮,却担心牵扯人情事务太多,使人感到困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暮春的景象,展现了自然界的蓬勃生机和人间烦忧的对比。黄莺的歌声和燕子的归来象征着春天的到来,清幽的庭院和未消散的景色给人一种宁静和美好的感觉。然而,诗中出现的瓮拨金膏和封开绿绢等描写,却提醒人们冬季的腊肉制作和春天的团子制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暗示了繁忙和琐碎的人事。最后两句诗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热闹聚会的矛盾心态,他希望休息,但又担心这样的聚会会牵扯太多的人际关系和琐事,使人感到困扰。

整首诗以景写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矛盾情感。苏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了对于春天来临的喜悦和对于繁忙琐碎事务的烦恼,展示了生活中常见的矛盾和纷扰。同时,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变化,抒发了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于人事纷扰的忧虑,给人一种深思的意味。

  • 《松下纵笔》

    老不能闲莫笑予,五千言岂世间书。青松折取当麈尾,为子试谈天地初。

  • 《次韵子瞻寄黄子木杖》

    老至亦有渐,五十惟杖始。行年日辰匝,幸免乡闾耻。罪重疮难平,余痂未脱疻。登山足犹健,不用扶儿子。我兄念辛勤,赠此携且倚。他年赐环日,田舍尤须此。早收藤节杯,旋缀乌皮几。茅檐数间足,不用伐桐杞。

  • 《夏夜》

    夏夜忽已半,东冈月初生。起行遶庭树,爱此露滴声。漂流忆安卧,局促念遐征。幽怀谁晤语,华觞还自倾。

  •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苏幕遮 自戒》

    不悭贪,不谄诈。不忆家缘,不说乡中话。不著世情不著假。不做诗词,不敢言行化。志弥高,心转下。云水清闲,内养内无价。乐在其中欣放耍。姓氏人询,倦应扶风马。

  • 《节节高》

    雨晴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半夜心,三更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