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报家书至,心如喜惧何。
欲开疑有故,已读幸无他。
典粥赀财罄,寒饥幼稚多。
衰门真可叹,两世误儒科。
方回(一二二七~一三○七),字万里,一字渊甫,号虚谷,别号紫阳山人,歙县(今属安徽)人。早年以诗获知州魏克愚赏识,后随魏至永嘉,得制帅吕文德推荐。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廷试原爲甲科第一,爲贾似道抑置乙科首,调随州教授。吕师夔提举江东,辟充干办公事,歷江淮都大司干官、沿江制干,迁通判安吉州。时贾似道鲁港兵败,上书劾贾,召爲太常簿。以劾王爚不可爲相,出知建德府。恭帝德祐二年(一二七六),元兵至建德,出降,改授建德路总管兼府尹。元世祖至元十四年(一二七七)赴燕觐见,归后仍旧任。前后在郡七年,爲婿及门生所讦,罢,不再仕。以诗游食元新贵间二十余年,也与宋遗民往还,长期寓居钱塘。元成宗大德十一年卒,年八十一。回诗初学张耒,晚慕陈师道、黄庭坚,鄙弃晚唐,自比陆游,有《桐江集》六十五卷(《剡源文集》卷八《桐江诗集序》),已佚。又有《桐江续集》,系元时罢官后所作,自序称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五十卷,今残存三十六卷。另有《瀛奎律髓》等行世。回以宋守土官腼顔仕元,以“大物既归周,裸士来殷商”(本集卷二五《送男存心如燕二月二十五日夜走笔古体》)开解,并谀元爲“今日朝廷贞观同”(本集卷二四《送丘子正以能书入都……》),诚属可鄙,所以爲周密《癸辛杂识》别集卷上所深诋。周斥其曾以梅花百咏谀贾似道,当爲事实,集中有“向来世故未曾识,折腰此人(似道)觊斗升”(卷二三《三月二十日张君輗约饮王子由紫霞道院酒字爲韵》),即爲此事之证明。因此前人虽辨周密斥方回或有私愤,而回人品确不能称道。事见本集有关诗文,明弘治《徽州府志》卷七有传。 方回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清抄《虚谷桐江续集》(四十八卷,简称清抄本,藏北京图书馆),两本卷次不同,非出一源。底本诗集外之诗、校本多出底本之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再读存心书》是宋代诗人方回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每次接到家书,心情如此喜悦又忧虑。
欲打开信函,担心信中有不幸的消息;
已经阅读,庆幸并没有其他的困难。
家财已经用尽,典当了田地和财物;
贫困和饥饿困扰着幼小的孩子们。
衰落的家门令人叹息,两代人都错过了科举的机会。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接到家书时的复杂心情。每次收到家书,作者既感到喜悦,又担心信中的消息会给自己带来困扰。作者在打开信函之前犹豫不决,担心信中可能有不幸的事情发生。然而,当作者阅读完信件后,发现并没有其他的困难,心情便松了一口气。
诗中还描绘了作者家境的困窘。家财已经用尽,不得不典当财物和田地以维持生计。同时,作者面临着贫困和饥饿的困扰,尤其是幼小的孩子们更是受到影响。诗中的衰门形容着作者家族的衰落,让人感到惋惜和叹息。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和前辈两代人错过科举考试机会的遗憾。
这首诗词通过对家书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喜悦和忧虑,以及家境的贫困和衰落。同时,也反映了宋代社会中普通人家的生活困境和对科举制度的渴望和遗憾。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起伏和对家庭和社会的关切。
忽明诗眼一萤飞,夜读楼头暑暂微。多醉少醒忘世故,易消难长察天机。郭中令考书廛隐,公冶长篇过古稀。正尔山林可投老,果何所恋不思归。
知时膏泽下新正,便觉欣欣物意生。细雨寒梢半檐滴,单床孤梦五更声。两年元日嗟萍梗,万里殊乡付酒觥。不似斗杓容易转,只今迎岁指东城。
情知是梦无凭了。好梦依然少。单于吹尽五更风。谁见梅花如泪、不言中。儿童问我今何在。烟雨楼台改。江山画出古今愁。人与落花何处、水空流。
梅山半载在城中,辜负山中月与风。老我相逢还一笑,弟兄能有几人同。
欲问梨花发,江南信始通。开因寒食雨,落尽故园风。白玉佳人死,青铜宝镜空。今朝两眼泪,怨苦属衰公。
当年游侠成都路,黄犬苍鹰伐狐兔。二十始肯为儒生,行寻丈人奉巾屦。千江渺然万山阻,抱衣一囊遍处处。或持剑挂宰上回,亦有酒罢壶中去。昨来禅榻寄曲肱,上雨傍风破环堵。何时鲲化北溟波,好在豹隐南山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