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帝何曾谕,京生自此疏。
区区推卦气,欲撼石中书。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杂咏一百首·京房》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元帝何曾谕,
京生自此疏。
区区推卦气,
欲撼石中书。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京房(指宫廷)中的场景,反映了宫廷政治和权力斗争的现实。诗中提及的元帝,指的是宋理宗赵昀(在位1127年-1162年),而京生则指的是宫廷中的官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传达了作者对宫廷政治的观察和对权力斗争的思考。诗中使用了一系列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宫廷内部政治斗争的不满和忧虑。
首先,诗中提到了元帝,暗示了皇帝的权威和统治。然而,诗人提问道:“元帝何曾谕”,意味着皇帝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指示或命令。这暗示了宫廷中的政治虚弱和混乱。
其次,诗中的“京生”指的是宫廷中的官员。诗人用“自此疏”来形容京生,意味着他们变得疏远、冷漠或被忽视。这可能是因为权力斗争和政治派系导致了官员之间的隔阂和疏离感。
接着,诗人用“区区推卦气”来形容京生。这里的“推卦”指的是推测和猜测,而“气”则指的是言辞和氛围。诗人暗示了京生们在权力斗争中争相推测和揣测对手的意图,以获取更多的政治利益。
最后一句“欲撼石中书”,表达了京生们试图撼动权力核心的愿望。这里的“石中书”指的是皇帝的谕旨和政令,象征着权力的中心和核心。然而,诗人用“欲”来强调京生们对权力的企图,暗示他们在权谋中的无力和困境。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展现了宋代宫廷政治的现实和诗人对权力斗争的观察。通过描绘皇帝的虚弱和官员之间的隔阂,诗人传达了对政治腐败和权谋斗争的忧虑和不满。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政治意味,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
万顷灵湫带碧烟,源泉混混自山前。四时每涨空中雨,一片常涵镜里天。星斗转时银汉近,芙蓉开处彩屏连。鱼龙久跃平深处,变化应知在异年。
过岭万馀里,旅游经此稀。相逢去家远,共说几时归。海上见花发,瘴中唯鸟飞。炎州望乡伴,自识北人衣。
白发凭鞍一老翁,出门漏鼓尚冬冬。凄凉旅思传呼里,零落新诗假寐中。正苦文移来陆续,何由笠钓入空蒙?浮生正自少如意,付与秋风吹断蓬。
凉风檐外入,皎月坐中流。白首无新句,青山非旧楼。一杯宁惜醉,万事入搔头。勿向栏干拍,恐惊江上鸥。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萋萋不到王孙门,青青不盖谗佞坟。游根直下土百尺,枯荣暗抱忠臣魂。我问忠臣为何死?元是汉家不降士。白骨沉埋战血深,翠光潋滟腥风起。山南雨暗蝴蝶飞,山北雨冷麒麟悲。寸心摇摇为谁道?道傍可许愁人知。
谩阅人间五十年,年来道远思悠然。一心可使乾坤位,五性元钟父母全。为己工夫浑间断,满头岁月浪推迁。更无益友相扶植,平地羊肠仆白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