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方凤(一二四○~一三二一),字韶卿,一字景山,号巖南,浦江(今属浙江)人。宋末入太学,应礼部试不第,后以恩授容州教授,因宋亡未赴。归乡,名其斋爲存雅堂,学者称存雅先生。与寓浦阳之谢翱、吴思齐等结爲汐社,联络故老,期望恢復。元至治元年卒,年八十二。遗诗由门人柳贯选刊爲九卷,已佚。清初,同邑张燧掇拾群书残剩诗文,编爲《存雅堂遗稿》十三卷,于顺治十一年刊刻。事见明宋濂《浦阳人物记》,清干隆《浦江县志·文苑》有传。 方凤诗,以清雍正二年补刻本爲底本。补刻本补入的诗及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杂咏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方凤。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
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
诗意:
这首诗词以解牛和相马为主题,探讨了知识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解牛代表理论知识的掌握,相马则象征实践经验的运用。诗人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考:当我们从理论中获得真知,将其应用于实践时,我们会超越形式,忘却自我。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实践的思考。首句"解牛中肯綮,相马外骊黄"通过对牛和马的描绘,展示了知识和实践的两个方面。解牛中肯綮,意味着掌握了深刻的理论知识,而相马外骊黄,则表示实践经验的运用。这两个意象相互呼应,形成了对知识和实践的对比。
接下来的两句"从知得三昧,意到形自忘"表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知识的真正价值在于将其应用于实践中,当我们将知识付诸实践时,我们会超越形式,忘却自我,达到了一种"三昧"的境界。这里的"三昧"指的是心境的超越和顿悟,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将理论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和智慧。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知识与实践的看法,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不要陷入纸上谈兵,而是要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体验和智慧。这首诗词给人以启示,引导人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追求真正的智慧和境界。
叶叶枝枝相避繁,攀枝庇叶独怡颜。无人为借天公力,移植方根虞芮间。
君为九江行,意有风雨快。维舟玉溪畔,未割故人爱。停杯一问我,请以所闻对。九江万事好,赏咏看前辈。岩岩匡俗庐,顶踵极高大。其中藏曲折,愿铁遗琐碎。烟波湓浦游,风月庾楼会。以兹供笔砚,安得有芜累。矧君著幽禅,直欲入三昧。饱参山南北,毋问人显晦。归来亦何云,圣处
冰霜枯冻度穷冬,昨夜阳和始用工。多少柳条知此意,一时开眼望东风。
无言无说。信任随缘消旧业。物我俱忘。晦迹韬光德自长。幻根寂灭。觉照圆通忘标月。直向当阳。一颗心珠混日光。
瀚海重润,地纪亦归。吞受百渎,限制北陲。一视同仁,我心则怡。嘉荐玉币,神其格思。
城郭还依旧,人民似昔非。故乡南去远,奉使北来稀。水落波声小,天空月色微。客舟随处宿,浪迹几时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