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持坚白论,晚踏软红尘。
明逸并夷甫,初终似二人。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杂兴十首》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刘克庄。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杂兴十首》
早持坚白论,
In the morning, I uphold the principles of purity and righteousness,
晚踏软红尘。
In the evening, I step into the bustling world of desires.
明逸并夷甫,
Brilliance and elegance coexist with simplicity and plainness,
初终似二人。
Seemingly two different individuals from beginning to end.
这首诗词通过对早晚不同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生活中体验到的矛盾和变化。在清晨,作者秉持着坚定的信念,追求纯洁和正义;而到了晚上,他却身陷于纷繁的尘世中,被欲望所困扰。这种对立的体验使得作者感到自己仿佛是两个不同的人。
诗词中的"明逸并夷甫"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和高雅的一面,同时又与平凡和朴实相融合。这种对立的存在使得作者的人格在时间的流转中始终保持着两种不同的状态。这样的表达既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
整首诗词通过对早晚、明逸与夷甫的对比,以及初终似二人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体验。它提醒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追求,我们在生活中会面临各种选择和冲突,时而追求高尚和纯洁,时而又被尘世的琐事所困扰。这种矛盾与变化是人性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在追求内心平衡和真实自我的过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以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复杂性和内心矛盾的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引发人们对自身内心和价值观的思考。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阆苑红初露,瑶池碧半涵。春生从太极,化洽本周南。
一自邻居十二年,几番为客更从前。入同饮酒柴炉畔,出看呼卢竹爆边。鼓吹儿童聊处闹,庖厨烟火几家眠。今宵莫恨轻离别,此地蹉跎岂偶然。
岁穷终有别,人老得无愁。眼看书先废,材衰句懒酬。计年知晚易,论学愧东丘。欲就宁川志,开春与子谋。
寄意南丰一瓣香,愿公耆艾炽而昌。历经七甲鬓浮绿,带锡万钉眉映黄。疑是函关逢老子,岿然鲁国有灵光。阴功更说燕山桂,留与时人作义方。
客里有所过,归来知路难。开门野鼠走,散帙壁鱼干。洗杓开新酝,低头拭小盘。凭谁给麹蘖,细酌老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