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杂诗三首》

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
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
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
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
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
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

作品评述

诗词:《杂诗三首》
朝代:宋代
作者:罗公升

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
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
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
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
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
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

中文译文:
形式束缚了世界,虚妄灭绝了天地的刑罚,我自己的本真并没有失去,荣辱由谁来掌控。
对于蔬菜和肉食一样喜欢,农耕和学习两者都不擅长。
还没陶醉于泉石的癖好,却被嘲笑州县的劳碌。
秦人跨越了四海,却不及源中的桃树。
只需看一看逸名和姓氏,已经足够表达贤良者的声望。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罗公升的《杂诗三首》中的一首,通过对世界、个人和价值观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我存在和真实价值的反思。

诗中第一句“形驱世鞅缚,妄灭天刑逃。”意味着社会的规范和束缚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并且人们虚妄的欲望摧毁了天地的公正和平衡。然而,接下来的两句“我身不失我,荣辱谁能操。”表达了作者对自我本真的坚守,认为个人的真实和尊严不应受到外界荣辱的左右。

接下来的两句“蔬肉等一恋,耕学两不高。”揭示了作者对物质和知识之间的选择困境。他无法偏爱蔬菜或肉食,也无法在农耕和学习之间取得高度成就。这种困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选择的矛盾和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未应泉石癖,可笑州县劳。秦人跨四海,不及源中桃。”通过对泉石癖好和州县劳碌的嘲笑,以及秦人跨越四海却不及源中桃树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功利和名利追求的不屑。他认为真正的价值和声望并非源于外界的评判和成就,而是内心的洞察和真实。

最后两句“但看逸名姓,已足贤萧曹。”强调了对于真正贤良者的赞美,认为他们的声名和姓氏已经足够表达其价值和才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社会和人生价值观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自我本真和真实价值的坚守,以及对功利和名利追求的反思和批判。同时,诗中融入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描写,以及对真正贤良者的赞美,展现了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 《题时觉寺在在堂十二首》

    风吹雨脚细於丝,泠暖浑如寒食时。不待千山消尽雪,小红已到杏花枝。

  • 《牵牛花》

    红蓼黄花取次秋,篱芭处处碧牵牛。风烟入眼俱成趣,只恨田家岁薄收。

  • 《少年行三首》

    少年卖珠登主门,主家千金惜一身。绿鞴请罪见天子,尚得君王呼主人,◇鸡走马长安道,豪杰驱来奉谈笑。汉庭碌碌公与侯,畏祸忧诛先白头。

  • 《过芜留咏》

    湖山梦不到襄闱,六载沈酣一出迟。渔子能言飞渡处,市翁亲见溃师时。权臣贵戚戈相藉,北桨南墙风背驰。事逐孤鸿今已矣,年年水落荻芽肥。

  • 《题径山寺楼》

    浴日苍茫水,扪星缥缈楼。神光来烛夜,寿木不知秋。海内五峰秀,天涯双径游。爱山吾欲住,衰疾懒乘流。

  • 《病山成亡姬兰婴小传题其后》

    吹帷兰气断氤氲,诵偈余音不可闻。差似学书兼学佛,东坡海上悼朝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