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则仇平仲,何曾问大年。
崇宁一相拜,元祐几人全。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这首诗词是刘克庄的《杂记十首》之一,创作于宋代。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虽则仇平仲,
Although Qiu Pingzhong is my enemy,
何曾问大年。
I haven't inquired about his well-being.
崇宁一相拜,
During the Chongning era, we met as officials,
元祐几人全。
During the Yuanyou era, how many of us remain?
诗词的意境和赏析如下: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逝去岁月和人事变迁的思索和感叹。诗中以仇平仲为代表,描述了作者与他的敌人之间的关系。虽然作者与仇平仲有仇恨之情,但作者并没有关心过他的近况和生活。这种冷漠的态度暗示了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变迁,使人们在尘世中的相遇和别离都变得微不足道。
诗词中提到了两个历史时期,分别是崇宁和元祐。崇宁和元祐是宋代的两个年号,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时期和政治背景。作者在这两个时期都曾担任官职,与众多官员相识相交。然而,崇宁时期的官员如今已经不复存在,只有元祐时期的一些人依然生存着。这表达了岁月的荏苒和人事的更迭,唤起人们对逝去时光和人世变迁的深深思索。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透过对仇平仲和官员们的描绘,展现了岁月无情的冷漠和人世浮沉的无常。这种对人事变迁的思考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引发了读者对生命和人世的思考,使诗词具有深远的哲理意味。
竹树环斋馆,真宜听雨声。不堪终夜急,似欲阻人行。薄醉眠难熟,多思梦辄惊。漏床正当面,移枕屡纵横。
留滞招提未是归,卧闻秋雨响疏篱。何当粗息飘萍恨,却诵僧窗听雨诗。
今日定复热,月落色亦红。东方垂欲明,忽被林雾浓。已有牧牛儿,出没黯淡中。暗行三十里,兀兀视马鬃。天宇悉已白,始见真秋容。宿鹭起空际,鸣雀出林丛。何所最可喜,稻熟岁粗丰。人世强食弱,生生终不穷。干戈汹海宇,幸存兹老农。古来几魏徵,死为田舍翁。
叫得神胆力,挽回天地心。连朝被甘泽,既雨积重有。水满田高下,凉生秋浅深。老癃幸无死,一饱庆从今。
晚云碧。松巘飞泉翠滴。双鱼畔、疑是永和,曲水流觞旧风物。波光映山色。时见轻鸥出没。壶天邃,修竹翠阴,虚籁吟风更幽寂。登临兴何极。上烟际危亭,彩笔题石。山中猿鹤应相识。对远景舒啸,壮怀豪逸。刘郎何在玩石刻。感往事陈迹。还忆。少年日。帅旗鼓文场,轩冕京国。如今
上寿春朝观外庭,诏恩不许会公卿。即时二史书谦德,只使群官进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