蕴闻闻自性,自性离闻蕴。
吾真亦复然,迥迢千圣顶。
释宗杲(一○八九~一一六三),号大慧,俗姓奚,宣州宁国(今安徽宣城)人。年十七出家,从曹洞诸老宿游,既得其说,去之谒准湛堂。准死,谒丞相张商英,一言而契,名其庵曰妙喜,字之曰昙晦,幷受荐往建康天宁寺见圆悟克勤。后克勤主云居席,命杲居第一座。后张浚延住临安径山能仁禅院。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于临安府明庆院开堂。十一年,因结识张九成,爲秦桧所恶,斥还俗,屏居衡州。二十年,移梅州。二十五年桧卒,特恩放还,復僧服,住明州阿育王山广利禅寺。二十八年,再住径山能仁总之禅院。又迁江西云门庵、福州洋屿庵。孝宗隆兴元年卒于径山明月堂,年七十五,赐謚普觉。爲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着有《指源集》(《四明宋僧诗》),已佚。有宋释藴现编《大慧普觉禅师语录》,收入《大藏经》。事见本《语录》、张浚《大慧普觉禅师塔铭》,《僧宝正续传》卷六、《咸淳临安志》卷七○、《嘉泰普灯录》卷一五、《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释宗杲诗,以辑自《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一至卷九上堂、示衆等的偈颂编爲第一卷,以见于《语录》卷一○的《颂古》编爲第二卷,见于《语录》卷一一的偈颂编爲第三卷,见于《语录》卷一二的赞编爲第四卷,辑自《语录》卷一三至卷三○《普说》《法语》《书信》的偈颂编爲第五卷。辑自他书者编于卷末。
《蕴闻禅人请赞》是宋代禅宗高僧释宗杲所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以禅修的视角,表达了禅宗的核心观念和修行体验。
诗词的中文译文:
蕴闻闻自性,
自性离闻蕴。
吾真亦复然,
迥迢千圣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禅修者的心境出发,探索人性的内在本质。诗人通过言语的巧妙运用,表达了禅宗的思想和修行的境界。
首句“蕴闻闻自性”,揭示了诗人深入内心,寻找自我本质的过程。禅宗强调通过寂静的冥想和内观,超越外在的声音和杂念,进入自我内在的沉静与平和之境。
接着,“自性离闻蕴”,表达了禅修者在超越外界声音的同时,也超越了思维的纷扰。这里的“闻”既指感知外界的声音,也象征思维的运作。通过禅修,人们可以超越思维的束缚,直接体验自性的纯净和自由。
第三句“吾真亦复然”,表明禅修者在超越外界和思维的束缚后,发现了内在的真实本性。禅修的目的在于觉醒内在的智慧和觉知,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本质,超越了世俗的幻象和执着。
最后一句“迥迢千圣顶”,以形象的语言表达了禅修者在境界上的超越。禅修者的修行之路是与千百位圣贤的境界相通,超越了尘世的种种界限和限制。
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禅宗的深邃思想和修行的体验。通过超越外界和思维的束缚,禅修者可以直接觉知自性的纯净和自由,认识到自己真正的本质,达到超越世俗的境界。这首诗词充满了禅宗的哲理和禅修者的境界,具有启迪和震撼人心的力量。
问陶彭泽,有田园活计,归来何晚。昨梦皆非今觉是,实迷途其未远。松菊犹存,壶觞自酌,寄傲南窗畔。闲云出岫,更看飞鸟投倦。归去请息交游,驾言焉往,独把琴书玩。孤棹巾车邱壑趣,物与吾生何恨。宇内寓形,帝乡安所,富贵非吾愿。乐夫天命,聊乘化以归尽。刘伯伦酒德颂:有
盛德总群英,高标仰国桢。独安巡狩日,曾掩赵张名。业就难辞宠,朝回更授兵。晓川分牧马,夜雪覆连营。长策威殊俗,嘉谋翊圣明。画图规阵势,梦笔纪山行。绶拂池中影,珂摇竹外声。赐欢征妓乐,陪醉问公卿。却忆经前事,翻疑得此生。分深存没感,恩在子孙荣。览镜愁将老,扪心
孤雁暮飞急,萧萧天地秋。关河正黄叶,消息断青楼。湘渚烟波远,骊山风雨愁。此时万里道,魂梦绕沧洲。
花红柳绿菩提相,燕语莺啼般若宗。更去补陀山上觅,云涛烟浪捲天风。
乍来固是最低树,外此都无许大花。秋香无比魁天下,仙种非凡□月中。满阎浮世香俱有,与广寒宫花对开。春将结笔去时有,花在着身高处香。晴霄有月与佳色,春圃无花可比香。房生里面子虚实,柄折中间丝短长。从来把得坚牢处,不是晴明不肯飞。名园不是无花卉,凌驾春风不似伊。
昔游桃源山,先次白马渡。渡头何清深,鸿鹄在高树。白马亦洞天,昔人有奇遇。洞门不可见,但闻水声怒。瞻彼羽人宅,乃乘方船渡。修廊夹五殿,重阁映千树。规模象魏壮,回合绿阴护。山椒望五溪,壶头入指顾。故宫在其北,屋瓦带松雾。古杉晋地物,中空野人住。外围四十尺,内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