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禽唤雨屋山呼,二月韶光一半无。
作崇岂逃泥滑滑,原情当坐谷孤孤。
不应豆蔻花梢重,已怪荼醾叶子粗。
年去年来谁奈得,酒酣击缶和噫呜。
苏泂(一一七○~?)(与赵师秀同龄,生年参《文学遗産》一九八三年四期《赵师秀生年小考》),字召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颂四世孙。生平事迹史籍失载,从本集诗篇可知,早年随祖师德宦游成都,曾任过短期朝官,在荆湖、金陵等地作幕宾,身经宁宗开禧初的北征。曾从陆游学诗,与当时着名诗人辛弃疾、刘过、王柟、赵师秀、姜夔等多有唱和。卒年七十余。有《泠然斋集》十二卷、《泠然斋诗余》一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二一),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泠然斋诗集》八卷。 苏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有关史籍。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雨》是苏泂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声像春天的鸟儿呼唤,屋顶上的山呼喊,
二月的美好时光一半已经消逝。
作崇的山岗怎能逃离泥泞的滑溜,
原本的情感只能坐在孤寂的山谷里。
不应该让豆蔻花朵的重量压抑,
却怪罪于荼醾的叶子变得粗糙。
岁月的离去和归来,谁能抱怨呢,
在畅饮的时刻,敲击酒缶,发出噫呜之声。
《雨》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雨天的景象,通过对雨声、山呼和春季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自然界变化的观察。诗人苏泂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将外在景物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展现了雨天所带来的情绪和思考。
诗中描绘了春天的鸟儿呼唤雨声和山呼的景象,这些声音使人感受到春雨的丰沛,并与山脉的回应相呼应。诗人提到二月的韶光已经过去了一半,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不可挽回。在这样的时刻,他感叹山岗上的泥泞,暗示困难和逆境。然而,他也表达了对原本情感的坚守,坐在孤寂的山谷中,或许是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省。
诗人使用了一些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他说豆蔻花朵不应该这样沉重,而荼醾的叶子也不应该变得粗糙,这些形象化的描述表达了对事物本来的期望和对现实的不满。最后,诗人以饮酒的场景作为结束,敲击酒缶发出噫呜之声,似乎是对过去时光的叹息和对命运的抗争。
这首诗词通过对雨天景象的描绘,融入了对时间流逝、人生变迁和情感坚守的思考,以及对现实不如预期的抱怨。它以简洁的语言和象征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引发读者对岁月流转和生活哲理的思考。
低枝垂蕊逗疏阴,不学髯龙干百寻。此去江南知几驿,只今谁动故人心。
古径约城斜,锄荒可过车。直穿深筱去,不比绕村赊。伐树侵篱脚,裨塍掘涧沙。欲为兰若处,松柏属吾家。
小池春破玉玲珑,声触帘钩渐好风。閒绕栏干掐花树,春痕已著半梢红。
山色两间供步障,松阴半亩当邮亭。
春残叶密花枝少,睡起茶亲酒盏疏。
隔墙泉下是东溪,细溜涓涓入我池。一部笙箫寒竹响,百年风雨古槐姿。果悬幽槛朱初熟,蔓度空墙翠欲垂。野趣转深身愈老,故应寂寞畏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