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元有广寒宫,谁道仙凡路不通。
借问蓬莱相近否,不须七碗去乘风。
陈宓(一一七一~一二三○),字师復,学者称復斋先生,莆田(今属福建)人。俊卿子。少及登朱熹之门,长从黄榦学。以父荫入仕。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调监南安盐税(本集《丁巳选调》)。歷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嘉定三年(一二一○),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六)。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九年,因建言忤史弥远,出知南康军。任满,改知南剑州,创延平书院。十七年,命知漳州,闻宁宗卒,乞致仕。理宗宝庆二年(一二二六),起提点广东刑狱,未上,主管崇禧观。绍定三年卒,年六十。追赠直龙图阁。有《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二十三卷等。事见清干隆《福建通志》卷四四,《宋史》卷四○八有传。 陈宓诗,以清抄《復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底本形式尚整饬,但错漏极多,除少量酌校有关书引录,大量明显形误字、别体字径改;涉及文义的误字,改后加校;部分无法确定的错漏,加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月岩》是宋代陈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月岩》中文译文:
人间曾有广寒宫,
谁说仙凡路不通。
问蓬莱近在何方,
无需乘风七碗空。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广阔而神秘的仙境,其中有一座宫殿,名为广寒宫。作者质疑了世人对仙境与凡间的分隔,认为两者之间并非无法相通。他好奇地询问蓬莱仙岛是否近在眼前,是否可以不借助七碗飞酒,而直接乘风飞往那里。
赏析:
《月岩》通过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和怀疑,展现了作者对超越凡间的向往和探索的精神。广寒宫象征着神秘和美好的地方,与世人所认知的凡间有所区别。作者在诗中质疑了世俗观念对仙境与凡间的界限,暗示了他对追求仙境的渴望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同时,借问蓬莱相近否的问题,表达了他对追求仙境是否真的需要经过繁琐的仪式和手段的疑问。诗中的七碗飞酒象征了世俗的束缚和繁琐的手续,而乘风则代表了超越凡尘的力量。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递了探索和追求超越凡间的情感。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广寒宫和质疑仙凡界限,表达了作者对超越凡间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不满。它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追求超越的勇气,并通过诗意的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超越现实的浪漫情怀和对仙境的向往。
明朝遍入孤峰裹,是处寻求不见师。自古上贤难出手,为伊不肯淡工夫。垂经留教五千卷,迷人看著转迷途。凡夫贪爱将为事,少得曹溪这老卢。
猗若人兮葛布,渡柴桑兮水泠泠。稚子髧两髦兮从而后。东家有酒兮,绿参天其荫柳。山风凉兮月瞑,枕白石兮未醒。漭无极兮天游,不知乾之为马兮坤之为牛。
山色横侵蘸晕霞。湘川风静吐寒花。远林屋散尚啼鸦。梦到故园多少路,酒醒南望隔天涯。月明千里照平沙。
我穿双不借,已办一莫难。背剑嗟鏽铗,腰瓢独金丹。岁晏乃得子,劳作青眼看。行矣各努力,岁月飒已残。
遥观一郡色,尽得二江声。
处处无归路,悠悠且逝波。渚花风外少,江树雨中多。吹笛蛟龙听,开窗鹳鹤过。高人著书手,头白共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