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倾海立夜翻盆,不独妨灯更损春。
冻涩笙簧犹可耐,滴皴梅颊势须嗔。
范成大(一一二六~一一九三),字至能,号石湖居士,吴(今江苏苏州)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除徽州司户参军。三十二年,入监太平惠民和剂局。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爲编类高宗圣政所兼勅令所检讨官。干道元年(一一六五),累迁着作佐郎。二年,除吏部员外郎,爲言者论罢。三年,起知处州。五年,除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兼国史院编修官。六年,以起居郎假资政殿大学士使金。使归,迁中书舍人,同修国史及实录院同修撰。七年,知静江府兼广西经略安抚使。淳熙二年(一一七五),除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年召对,权礼部尚书。五年,拜参知政事,寻罢。七年,知明州兼沿海制置使。八年,知建康府(《景定建康志》卷一四))。十年,以疾奉祠。十五年,起知福州,未赴。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加资政殿大学士知太平州。四年卒,年六十八。有《石湖大全集》一百三十六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传《石湖居士诗集》三十四卷,及《吴郡志》、《揽辔录》、《骖鸾录》、《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事见《周文忠公集》卷六一《范公成大神道碑》,《宋史》卷三八六有传。 范成大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清康熙顾氏爱汝堂刊本爲底本。校以明弘治金兰馆铜活字本(简称明本)、康熙黄昌衢藜照楼刻《范石湖诗集》二十卷(简称黄本),并酌采清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简称沈注)。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诗词:《元夕大风雨》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河倾海立夜翻盆,
不独妨灯更损春。
冻涩笙簧犹可耐,
滴皴梅颊势须嗔。
中文译文:
大风雨倾泻如河海,
夜晚里狂风吹倒了盆栽。
这不仅破坏了灯火,
也损害了春天的气息。
寒冷的气息让笙簧发出刺耳的声音,
滴水从梅花脸颊上坠落,
她的样子似乎在责备这肆意的势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夕之夜的大风雨,展示了自然界的狂暴和不可抗拒的力量。诗中的"河倾海立"形象地表达了雨水倾泻的场景,给人以磅礴之感。风雨的猛烈不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秩序,破坏了灯火,还给春天的气息带来了损失。
诗中"冻涩笙簧犹可耐"一句,用冷涩形容笙簧的声音,表现了寒冷的气候对乐器的影响,使其发出刺耳的声音。"滴皴梅颊势须嗔"一句,则通过描写梅花脸颊上滴水的形象,传达了梅花似乎在责备这肆意的风雨之势。
整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风雨的狂暴和对人类生活的干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诗中的意象生动,语言简练,给人以强烈的感触。同时,通过抒发对自然的感受,诗人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以及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无奈和敬畏。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凉,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景象的独特感悟和表达能力。
春风不入鬓边青,羞逐儿童趁晚晴。花欲近人颜色好,鸟来窥户语音清。钩帘静院山相顾,散策高亭月共行。自断穷通天已定,休劳占数向枯茎。
千金筑黄楼,落成费百金。谁言史君侈,聊慰楚人心。高秋吐明月,白璧悬青岑。晃荡河汉高,恍悢窗户深。邀我三日饮,不去如笼禽。史君今吴越,虽往将谁寻。
卓尔西山百里强,累年家有桂枝香。万株松竹封三径,数世儿孙食一堂。客舍远连虚席密,县衙斜引阙门长。就中好是华林墅,别种梧桐养凤凰。
傱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天涯芳树绾离旌,迁客迟回恋圣明。晓梦依稀度阊阖,尚随残月听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