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圆通至乐亭见月戏留》

泼黛长空月正浓,与师山路少从容。
莫贪豪侈牛心炙,来看孤圆马耳峰。

作者介绍

王洋(一○八七?~一一五四?),字元渤,原籍东牟(今山东蓬莱),侨居山阳(今江苏淮安)。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进士。高宗绍兴元年(一一三一),召爲秘书省正字。歷校书郎,吏部员外郎,守起属舍人,坐事免(《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四四、五七、五八)。十年,由权发遣吉州改知邵武军(《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十七年,由知饶州任罢(《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五六)。寓信信,因居所有荷花水木之胜,自号王南池,闢室曰半僧寮(《洞泉日记》卷中)。二十三年,以直徽猷阁主管台州崇道观卒(《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六五)。一说十二月卒,年六十七。其子易祖收辑遗文爲《东牟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作二十九卷),孝宗淳熙元年(一一七四)周必大爲之序,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四卷。事见《周文忠公集》卷二○《王元渤右史文集序》、《南宋馆阁录》卷八。 王洋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东牟集》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诗。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圆通至乐亭见月戏留》是宋代诗人王洋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泼黛长空月正浓,
与师山路少从容。
莫贪豪侈牛心炙,
来看孤圆马耳峰。

诗意:
诗中描绘了一个月夜的景色。月亮高挂在空中,光芒明亮,给人以宁静、祥和的感觉。诗人与同行的友人一起走在山间小路上,路途艰险,但并不因此而急躁,反而心境宁静从容。诗的后半部分提到了牛心炙这一细节,表达了诗人对于物质欲望的警醒,呼唤读者保持纯净的心灵。最后,诗人邀请读者来欣赏山中的孤圆马耳峰,寓意着在繁华喧嚣之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简朴。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了一个月夜山间的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首句"泼黛长空月正浓"描绘了高挂在天空的明亮的月亮,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情感。接下来的"与师山路少从容"一句,表达了诗人在险峻的山路上与友人一同行走,但并不匆忙,而是保持从容的姿态。这种从容之态度,既是对自然的敬畏,也是对生命的态度。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提到了"莫贪豪侈牛心炙",这是对物质欲望的警醒。牛心炙是一种豪华的食品,而诗人提醒人们不要沉溺于物质的享受,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自然的美好。最后一句"来看孤圆马耳峰",寓意着在繁华喧嚣之外,我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简朴,来欣赏山中的孤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宇宙的奥秘。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寄寓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心宁静与简朴生活的向往。诗词所传递的情感和思想,引导读者思考物欲与内心追求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愿。

  • 《雨夜》

    断岸轻烟著柳条,孤村小雨夜萧萧。荒鸡隔浦声相续,短烛无风焰自摇。朴学元知縻岁月,残生竟是老渔樵。最怜鬓畔千茎雪,日日春风吹不消。

  • 《答黄镛》

    少年妄意假韶鸣,忧患欺人两鬓星。此去真当盟社友,向来不合诳山灵。百年如夜何由旦,万古惟天只麽青。若到桐城逢旧友,为言多醉少曾醒。

  • 《台城路(饯干寿道应举)》

    几年槐市槐花冷,天风又还吹起。故箧重寻,闲书再整,犹记灯窗滋味。浑如梦里。见说道如今,早催行李。快买扁舟,第一桥边趁流水。阳关须是醉酒,柳条休要折,争似攀桂。旧有家声,荣看世美,方了平生英气。琼林宴喜。带雪絮归来,满庭春意。事业方新,大鹏九万里。

  • 《偈五首》

    妙处如何说向人,倒地便起自分明。蓦然踏著故田地,倒裹幞头孤路行。

  • 《独酌谣二首》

    我有一樽酒,来自故人家。故人久相别,十载隔天涯。相思不相见,对月开注霞。一酌延清风。清风为我开灵襟。再酌劝明月,明光徘徊冷光发。三酌望故人,明月清风颜色。高歌起舞赓长谣,声裂金石贯曾碧。伯伦已死渊明殂,蜾蠃螟蛉漫充塞。须臾各罢玉壶空,醉觉长天不盈尺。

  • 《连州阳山归路》

    稍离烟瘴近湘潭,疾病衰颓已不堪。儿女不知来避地,强言风物胜江南。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