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持斋,常清净,心田澄寂无争竞。
闻尔志念诵真经,明月窗中转孤影。
风自悠颺香满室,因地修行不可得。
善事是芝兰,恶事是荆棘,实实实实。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清净的心境中修行的情景,并表达了他对善行和恶行的认识和思考。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缘识
我持斋守戒,常常保持清净,
内心宁静平和,没有争斗和纷扰。
听到你念诵真经的心愿,
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投下孤独的影子。
微风轻轻吹拂,香气充满整个房间,
但修行的境地却难以得到。
善行如同芝兰芬芳,
恶行则像荆棘刺人,
这是实实在在的真理。
诗意与赏析:
《缘识》这首诗词表达了宋太宗对修行和善恶行为的思考与领悟。诗人通过持斋守戒,保持心灵的清净与宁静,展示了修行者应该追求的境界。他听到有人念诵真经,这使他感到欣慰,同时他的内心也因此得到了安宁。明亮的月光透过窗户照射下来,映照出他孤独的影子,这个意象传达出修行者在修行的道路上往往是孤独的,但也意味着他们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并不孤单。
诗中提到的微风和芳香象征着修行者在修行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诱惑和诱惑的环境。尽管诱惑令人心动,但真正的修行却是因地修行,不能被外界所扰乱。这里的善事和恶事分别用芝兰和荆棘来比喻,强调了善行的美好与恶行的危害。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道德观念的深刻认识,以及在修行的道路上要坚守善行、远离恶行的觉悟。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和对善恶行为的理解。通过对修行境地和善恶行为的描绘,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对道德道路的坚守。这首诗词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朴素的语言,传达了内心的宁静与修行者的追求,引发读者对善恶和修行的思考。
自余衔哀归,不与人事接。两至此饭僧,华宇何晔晔。大士邀我铭,吾学愧涉猎。强述殊不高,下笔曾未惬。岂意烦镌刊,有似虫镂叶。徒将珉石蠹,柱坏亦已辄。又不虞後人,讥诮喙嗫嗫。今我将还朝,方丈一登蹑。岭竹与岩花,所植皆妥帖。罗列森翠戈,次第笑朱颊。乃知化平等,此意
去时数点雨,归时数片雪。雨雪两不多,山路双清绝。
彩凤穿花啄石苔,玉窗琼户紫烟开。山人不说罗浮梦,却忆玄都观里来。
海棠阴下小徘徊,屐齿深深一径苔。忽听铜钲花外近,园丁说是主人来。
我闻方外士,见面照人明。笔幻岁寒友,琴弹太古声。侯门知遇重,真馆笑谈清。茗碗聊相对,清风两腋生。
通身是眼,不见自己。欲见自己,频掣驴耳。通身是手,不解著鞭。白牛懒惰,空打车辕。通身是佛,顶戴弥陀。头上安头,笑杀涪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