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要唯心法,浮生苦海中。
经传归实相,水印月皆空。
宋太宗赵炅(九三九~九九七),初名匡义,后改光义。太祖弟,封晋王。开宝九年(九七六)即位,建元太平兴国、雍熙、端拱、淳化、至道。在位二十二年卒,年五十九。庙号太宗,葬永熙陵。见《宋史》卷四、卷五《太宗本纪》。有《御集》四十卷、《朱邸集》十卷、《逍遥咏》十卷、《缘识》五卷、《莲花心轮迴文偈颂》二十五卷、《迴文诗》四卷、《君臣赓载集》三十卷等(《玉海》卷二八)。今《逍遥咏》、《缘识》有传本,《莲花心轮迴文偈颂》存有残卷,余均佚。 宋太宗诗,《御制逍遥咏》十一卷及《御制缘识》五卷,以日本弘教书院刊《大藏经》护教部露十所收爲底本,保留《逍遥咏》原注,并酌採弘教书院丽轻、宋振参据宋本所撰校记。又据敦煌遗书《御制莲花心轮迴文偈颂》残卷,录偈十八首(含残章),编次爲第十七卷。另从诸书辑得集外诗十首,编次爲第十八卷。
《缘识》是宋代皇帝宋太宗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对生活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和领悟。
诗词的中文译文:
缘起悟真实,浮生苦海中。
经书传真相,水印月皆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表达对生命和人生的领悟,传达了一种唯心主义的思想。诗人通过揭示生命的本质和真相,呼唤人们超越日常的琐碎和表面的追求,去追寻内心的真实和智慧。
"缘起悟真实,浮生苦海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起源和真实本质的探索和领悟。"缘"指的是生命的缘起和存在的原因,而"真实"则代表了诗人对生命的真相的认识。"浮生苦海中"揭示了人们在世间的种种痛苦和困境,诗人认为生命的真实和意义需要超越这些表面的虚幻和困扰。
"经书传真相,水印月皆空"表达了诗人对经典和传统知识的思考。诗人认为,经书中所传达的真相超越了表面的文字和符号,而"水印月皆空"则暗示了世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皆为虚妄和空无。诗人通过这种观点,呼唤人们去超越文字和表面现象,去追求真实和智慧的本质。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诗人引导读者去超越表面的虚妄和困扰,去追求内心的真实和智慧。同时,诗词中蕴含的佛教思想和唯心主义观点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思考方式,让人们在纷繁的世界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智慧。
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喜甚,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
晒蓑台子上,载酒共跻攀。竟日何妨醉,看云终是閒。千丝平岸柳,一发别州山。颇亦关乡念,春深未得閒。
竹寺青灯永夜,江城黄叶高秋。当时文物尽交游。更为笛声怀旧。牢落一生羁思,风流万斛诗愁。强邀从事到青州。酒病绵绵越瘦。
下嫁戎庭远,和亲汉礼优。笳声出虏塞,箫曲背秦楼。贵主悲黄鹤,征人怨紫骝。皇情眷亿兆,割念俯怀柔。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盈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