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人了色空,法界无近远。
客来一登临,正好高著眼。
郭印,字不详,史籍无传。据本集诗篇知其晚号亦乐居士,成都(今属四川)人。二十岁入太学肄业。徽宗政和五年(一一一五)进士。歷摄铜梁县,知仁寿县,州府管库,学校教官,亦任过短期朝官。积阶至左请大夫(《文定集》卷一五《与陈枢密书》)。官终知州(《宋元学案补遗》卷四)。一生活动主要在蜀地。高宗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前后即在故乡云溪营别业,后即退老于此,年八十尚存世。所着《云溪集》,不见宋人着录,且于明代失传。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二卷。 郭印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远色阁二首》是宋代诗人郭印的作品。这首诗以充满禅意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思考和感悟。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远色阁二首》中文译文:
高人了色空,
法界无近远。
客来一登临,
正好高著眼。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领悟。首先,诗中提到了"高人了色空",意味着超越了尘世的纷扰和物质的束缚。"色空"指的是世界的表象和虚幻,而"高人"则代表了超越凡俗的智者或悟者。
接着,诗句"法界无近远"暗示了法则的普遍性和超越时空的特性。"法界"是佛教中的概念,表示万物皆有其规律和法则。这句诗表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境界,认为法则的普遍存在使得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变得模糊不清。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客来一登临",表明有客人来到了这个地方。"登临"可以指登上高处,也可以引申为进入一种境界或状态。客人的到来为作者提供了与高人一样的视角,使他能够超越尘世的局限,从更高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
最后一句诗"正好高著眼",强调了作者在客人的陪伴下,正好可以放眼远望,展望更广阔的世界。"高著眼"表示拥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洞察力。整首诗通过描绘高人的境界和客人的到来,表达了超越尘世束缚、拥有更高层次的视角和洞察力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人生和世界的描摹,传递了一种超越尘世的智慧和境界。作者用禅宗的思维方式,表达了对于超越物质世界、追求智慧和洞察力的追求。整首诗给人以宁静、超脱的感觉,引发人们对于生命和宇宙的深思。
睡里闻风雨,吾行拟暂停。起来搔首坐,喜见一天星。
石榴未拆梅犹小,爱此山花四五株。斜日庭前风袅袅,碧油千片漏红珠。
紫牡丹开竞洛豪,春风吹面看栽桃。琼琚多少非初服,却笑梅花不入骚。朱顶千年去不回,两峰南北白云堆。谁人得似黄公子,不爱闲花尚爱梅。
何方应雨落,此地只凉生。杯酒偶相属,晤言聊叙情。登楼念王粲,促席想渊明。乡里无新故。情亲总弟兄。
绿橘生西山,得自髯翁家。云此接活根,是岁当著花。俛仰乃十霜,垂蠹纷相遮。芳意竟寂莫,枯枝谩槎牙。风土谅非宜,翁言岂予夸。会令返故山,高深谢污邪。石液滋旧根,山英擢新葩。黄团挂霜实,大如崆峒瓜。当有四老人,来驻七香车。
苏子出俦辈,翩如天际鸿。才华刮眼膜,文字愈头风。岂止千人见,真当四海空。老夫虽耄矣,此论不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