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原悲风吹苜蓿,胡儿饮马桑乾曲。
谁家女子在氇城,呜呜夜看星河哭。
黄金为闺主为宇,平生不出人稀睹。
父怜母惜呼小名,择对华门未轻许。
干戈漂荡身如寄,绿鬓朱颜反为累。
朝从猎骑草边游,暮逐戎王沙上醉。
西邻小姑亦被虏,贫贱思家心更苦。
随身只有嫁时衣,生死同为泉下土。
出门有路归无期,不归长愁归亦悲。
女身如弱难自主,壮士从姑不如女。
刘子翚(一一○一~一一四七)字彦沖,号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韐仲子。以荫补承务郎,辟爲真定府幕属。高宗建炎四年(一一三○),通判兴化军(本集卷五《送张当世序》)。后以疾退居故乡屏山,学者称爲屏山先生,朱熹尝从其问学。绍兴十七年卒,年四十七。遗着由其子玶编爲《屏山集》二十卷,胡宪爲之序,朱熹跋。《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刘子翚诗,以明正德七年刘泽刻本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道光十八年李廷钰秋柯草堂刊本(简称李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怨女曲》是宋代刘子翚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空旷的原野上,悲风吹拂着蓬草;
胡族的男子饮马,奏起了桑乾曲;
在氇城里,有一位女子,呜呜地夜晚望着星河痛哭;
黄金为她作嫁妆,她平生未得显贵人的瞩目;
父亲怜爱,母亲珍惜,呼唤她的小名,挑选丈夫的门户并不轻易;
战乱使她四处漂泊,她青丝已经斑白,容颜也变得疲倦;
白天随着猎骑游荡在草原,夜晚追随戎王,在沙场上陶醉;
她的西邻小姑也被敌人掳走,贫穷和卑贱让她对家的思念更加痛苦;
只有嫁妆随身携带,生死都将成为泉下之土;
出门有去无回的路,不归的长久忧愁,即使回家也是悲伤;
女性的身躯虽然柔弱,但壮士从未像女子那样难以自主。
诗意和赏析:
《怨女曲》通过描绘一位女子命运多舛的境遇,表达了对战乱时代妇女困境的深切同情和对家国沦陷的痛心疾首。诗中的女子面临着战乱和贫困的折磨,被迫离开家乡,她的美貌和才情未能得到真正的赏识和珍惜,而只能沦为战乱时代的牺牲品。她的命运悲惨,充满无奈和痛苦,但她的坚强和顽强也在其中显露。
诗词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空旷的原野和胡族的男子的形象与女子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女子的孤独和无助。同时,通过描绘女子身边的人对她的怜爱和珍惜,强调了她的优秀和令人瞩目之处,与她所处的困境形成鲜明的反差,进一步凸显了她的不幸。
整首诗以悲凉的笔调展示了女性在战乱时代所承受的苦难和不公,同时也表达了对妇女命运的关切和对家国沦陷的忧心。诗中所展现的女子形象既是对历史的真实反映,也是对那个时代妇女命运的抒发,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元年寒食日,上巳暮春天。鸡黍三家会,莺花二节连。--白居易光风初澹荡,美景渐暄妍。簪组兰亭上,车舆曲水边。--刘禹锡松声添奏乐,草色助铺筵。雀舫宜闲泛,螺杯任漫传。--王起园蔬香带露,厨柳暗藏烟。丽句轻珠玉,清谈胜管弦。--白居易陌喧金距斗,树动彩绳悬。姹女妆梳艳
诗语庸非自播扬,流传朋旧定哄堂。儒书投老空成癖,舞袖平生不解长。黄鸟啄残丹杏颗,清风摇动绿筠香。山城寂寞便吾懶,劣胜精神弊句章。
昔人夜投逆旅中,戏将指爪呈神工。飕飕逸响如飘风,桶底刻出蓬莱宫。状如六鳌拥虚空,戴山出没沧溟东。琼台瑶阙知几重,千门万户遥相通。俨然中坐一老翁,星眸霞脸冰雪容。群真左右来相从,或翳白凤骑青龙。女仙七十如花红,各执乐器笙与镛。钧天一曲奏未终,双成劝酒琉璃钟。
光摇暗日动珠盘,泛泛轻风漾碧澜。俯槛恍然惊醉眼,云天却向镜中看。
顷游古新秦,打包过黄河。跛跛登摧车,白发角荷戈。行人十七八,儿女载骆驼。戍鼓已断肠,况乃有边歌。归来见二老,坏衲宿昔磨。举头僧伽塔,便如到补陀。软语作许甘,耄矣所得多。随堂一钵饭,扪腹端无他。度淮太早生,船鼓将鸣兽。且置茶铛事,谁独相诋诃。
多雨绝尘事,寥寥入太玄。城阴疏复合,檐滴断还连。念我劳造化,从来五十年。误将心徇物,近得还自然。闲居草木侍,虚室鬼神怜。有时进美酒,有时泛清弦。声真不世识,心醉岂言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