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中荒秽渐平治,老子何妨鬓有丝。
从此五行无晦气,一閒成就万篇诗。
张镃(一一五三~?),字功甫,又字时可,号约斋居士,祖籍成纪(今甘肃天水),南渡后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俊曾孙。以廕官奉议郎,直秘阁、权通判临安府。宁宗开禧三年(一二○七)爲司农少卿,因预杀韩侂胄密谋,爲史弥远所忌,一再贬窜。嘉定四年(一二一一),除名编管象州,死于贬所。镃藉父祖遗荫,生活侈汰,于孝宗淳熙二十年(一一八五)构园林于南湖之滨。曾先后从杨万里、陆游学诗,并多倡和。有《南湖集》二十五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十卷(其中诗九卷)。事见《诚斋集》卷八一《约斋南湖集序》,《齐东野语》卷二、一五、二○。 张镃诗,以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校以《永乐大典》残本及清干隆鲍廷博校刻本(简称鲍校本)等。新辑集外诗编爲第十卷。
《园步杂兴》是宋代张镃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庭园的景象,并通过庭园的变化来表达作者的心情和感慨。
诗意:
诗的第一句描述了庭园的状态,从荒凉逐渐恢复平治。庭园的改造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呼应,使得庭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的第二句以老子的形象来表达作者年迈的状态,但这并不妨碍他内心的激情与创作。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宁静的环境中心旷神怡,灵感得以迸发,创作了无数篇诗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庭园的景象,展现了自然和人的和谐相处。庭园从荒凉到平治的过程,象征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和修复,并借此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庭园中的五行与庭园的平治相互呼应,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的理念,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密切联系。
同时,诗中的老子形象也展示了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和思考。老子被用来比喻作者年老,但他依然保持着激情和创作的能力。这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创作的坚持,即使年岁渐长,仍然保持着对美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这个宁静的庭园环境中获得灵感和创作的心境。庭园的宁静和美丽为作者提供了一个安静的空间,让他的心灵得以放松和沉浸在创作之中。这个环境成就了作者的创作,使他能够创作出无数华美的诗篇。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庭园的变化和环境对作者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创作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它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创作的激情和灵感的来源。
拔山盖世何为者,三尺青龙不切泥。且向断崖聊一试,如闻鬼母夜悲啼。
奄浸坤轴,滋殖其濊。而典斯稽,有陛下壝。弗替时举,元斝斯酹。胡先于河,实委之会。
柳枝拂水万千缕,水去柳枝还却回。不似桃花爱飘荡,等閒流出碧溪来。
采莲莫采花,采花损空房。留房结青子,种作明年香。
门外竹千个,崖颠两径分。奔泉流碎月,高树碍行云。游客倦欲卧,道人言少文。但云秦学士,曾此遇茅君。
城上兜鍪按剑看,四郊胡骑绕团团。平生不解杨朱泣,到此方知进退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