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迢秋夜长,青灯半明灭。
栖鹊绕疏枝,湿萤依腐叶。
谷虚振幽响,室静生虚白。
数声谁家笛,吹堕西窗月。
《虞山秋夜》是一首明代诗词,作者是唐元。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迢迢秋夜长,青灯半明灭。
栖鹊绕疏枝,湿萤依腐叶。
谷虚振幽响,室静生虚白。
数声谁家笛,吹堕西窗月。
诗意:
这是一个秋夜,漫长而遥远,青灯半明半灭。栖居的鹊鸟围绕在稀疏的树枝上,湿润的萤火虫依附在腐烂的叶子上。山谷中空灵的声响回荡,寂静的屋宇中产生出虚幻的白色光影。几声笛声穿过夜空,吹散了西窗下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一种凄凉和寂寞的情感。迢迢秋夜的长夜让人感到孤寂和漫长。青灯半明半灭,给人一种模糊和朦胧的感觉,增加了诗词的神秘氛围。栖居的鹊鸟和湿萤火虫成为夜晚中的孤寂伴侣,它们的存在强调了诗人周围的寂静和荒凉。
在这个环境中,诗人描述了山谷中空灵的回响声,以及室内的寂静与虚幻的白色光影。这些描写给人一种空灵和超脱尘世的感觉,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索。
最后,几声笛声吹散了窗外的月光,打破了夜晚的宁静。这是整首诗中唯一明确的动作,也是一种突破点和转折。这声笛声的起伏和凄凉,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虞山秋夜》通过对秋夜景象的描写,以及对寂寞和孤独情感的抒发,表达了一种深沉的诗意。它带给读者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唤起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同时,通过音响和意象的运用,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凄凉和幽寂的氛围,给人以深深的共鸣和感叹。
身愈龙锺发愈稀,流年冉冉迫残晖。读书十纸勤虽在,上树千回事已非。仗马曾鸣宜取斥,牧羝虽乳亦忘归。余生自笑知何似?万里辽天老令威。
仰山活业苦无多,畲片荒田种粟箩。去与一锄翻到底,听渠叉手道如何。
不比人心惊岁移,且看雁影逐春归。明朝已办椒花颂,相对一尊忘是非。
而今秘阁古鸡如,何啻梁元十万余。无本尽从三馆借,有笺重遣八分书。芸香欲辟鱼心蠹,汗简犹嫌吏手疏。号作蓬山应不错,只缘清净似仙居。
一步一弥勒,一句一释迦。逢人虽不杀,袖里有青蛇。是翠岩则二,非翠岩则别。弥勒下生时,亦作如是说。
狗子无佛性,慈悲似海深。寻言逐句者,埋没丈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