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新阡草未长,一身千里路茫茫。
秋风解染愁人泪,枫叶能红菊亦黄。
李弥逊(一○八九~一一五三),字似之,号筠溪居士,又号普现居士,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调单州司户。政和四年(一一一四)除国朝会要所检阅文字。八年,擢起居郎,因上封事剀切,贬知卢山县。宣和七年(一一二五),知冀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召爲卫尉少卿,出知端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除淮南路转运副使。绍兴二年(一一三二),知饶州。五年,知吉州。七年,迁起居郎,试中书舍人。八年,试户部侍郎。九年,因反对议和忤秦桧,出知漳州。十年奉祠,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二十三年卒。有《筠溪集》二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又《甘露集》(《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八),已佚。《宋史》卷三八二有传。 李弥逊诗,以丁氏八千卷楼藏李鹿山原藏《竹谿先生文集》爲底本(藏南京图书馆)。参校朱彝尊藏明钞本(简称明本,藏上海图书馆)、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筠溪集》(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玉山道中有感二首》是宋代李弥逊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第一首:
寂寞新阡草未长,
一身千里路茫茫。
秋风解染愁人泪,
枫叶能红菊亦黄。
译文:
寂寞的新阡草还未长成,
身处茫茫千里之路。
秋风吹散了忧伤的泪水,
枫叶变红了,菊花也变黄了。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玉山道中的感受。他感到孤独,新种的阡草还未长成,象征着生活的不稳定和不确定。他面对漫长的旅途,感到茫然无助。然而,秋风吹来,解散了他心中的愁绪和忧伤。枫叶变红,菊花也变黄,表明季节的变迁,同时也寓意着人生中的起伏和变化。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对自然的观察。作者通过描绘寂寞的新阡草和茫茫千里的路程,展现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然而,诗中的秋风吹散了愁人的泪水,枫叶和菊花的变化则象征着生命的变幻和希望的存在。整首诗意境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希望的追求。读者可以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在旅途中的心情起伏和对未来的期许。
尧德被四表,其本在身修。江河水稽天,发源乃涓流。人忍於搏虱,习熟且解牛。象箸与玉杯,漆器实其由。斯须失兢畏,恶名溢九州。始乎为善士,终可蹈轲丘。孰置汝太山?孰挤汝污沟?降福孰汝私?得祸孰汝雠?圣狂在一念,祸福皆自求。易箦汝所知,垂死勿惰偷。
南渡盛时,壬寅之秋,生此伟人。是皇家柱石,端平君子,吾儒宗主,意一先生。自起丹山,晋登紫府,天下欣然望太平。至夷狄,亦慕吾中国,司马声名。愿君为尧舜之君。举一世民皆尧舜民。羡当年三渐,直声已著,近来四蜀,先虑尤深。事验平凉,眷隆当宁,指日须还公秉钧。愿公寿
独倚危楼一望长,恼人情处是斜阳。神州更在斜阳外,纵使无情也断肠。
水向东流竟不回,红颜白发递相催。壮心暗逐高歌尽,往事空因半醉来。云护雁霜笼澹月,雨连莺晓落残梅。西楼怅望芳菲节,处处斜阳草似苔。
祁山之西当太白,战士弯弓抱明月。散烧烟火夜宿兵,遥见狼头一星灭。明朝探骑前来报,为言敌死秦川道。牌使前呼大队回,鹅车砲坐埋青草。黄河口,清水头,不声呜呼咽河不流。军中遗言更惨酪,灵夏名王亦屠戮。中间被掠边丁苦,牧放牛羊食禾黍。牛羊得食人转饥。日想南朝拜降去
秦人江上见,握手便沾衣。近日相知少,往年亲故稀。远游何处去,旧业几时归。更向巴陵宿,堪闻雁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