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玉蕊花》

竹院过僧话,山门扫地迎。
英雄犹有迹,般若太无情。
玉蕊春阴密,琅玕晚暑清。
半生来往屡,也合送人行。

作者介绍

刘克庄(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莆田(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二年(一二○九)以荫补将仕郎,初仕靖安主簿、真州录事。后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十二年监南岳庙。十七年知建阳县。以咏《落梅》诗得祸,闲废十年。理宗端平元年(一二三四)爲帅司参议官,二年除枢密院编修官,兼权侍右郎官,寻罢。淳祐六年(一二四六),以“文名久着,史学尤精”,赐同进士出身,除秘书少监,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七年出知漳州。八年迁福建提刑。景定三年(一二六二)权工部尚书、兼侍读,旋出知建宁府。五年因目疾以焕章阁学士致仕。度宗咸淳四年(一二六八)除龙图阁学士。五年卒,年八十三,謚文定。生前曾自编文集,林希逸作序,继有后、续、新三集。后由其季子山甫匯编爲《大全集》二百卷。事见宋林希逸《后村先生刘公行状》、洪天锡《后村先生墓志铭》。 刘克庄诗,一至十六卷以铁琴铜剑楼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爲底本,校以《四部丛刊》影印清赐砚斋《后村先生大全集》(简称砚本)、杨氏海源阁旧藏宋刻《后村居士集》(简称后印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十七至四十八卷以赐砚斋本爲底本,校以清冯氏{艹/广/卢}经阁旧藏抄本(简称冯本)、清卢氏抱经楼旧藏抄本(简称卢本)、翁同书校清秦氏石研斋抄本(简称秦本,凡採用翁氏朱笔校字,简称翁校)、清张氏爱日精庐抄本(简称张本)。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作品评述

《玉蕊花》是宋代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竹院过僧话,山门扫地迎。
英雄犹有迹,般若太无情。
玉蕊春阴密,琅玕晚暑清。
半生来往屡,也合送人行。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在竹院内与刘克庄交谈,然后刘克庄离开时山门的景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表达了他对英雄事迹的怀念和对般若(佛教中的智慧)的理解,以及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

赏析:
1. 诗人以竹院过僧话为开篇,展现了一种宁静的氛围。竹院常常被用作禅修的场所,与僧人的对话使得整个场景更具禅意和宁静之感。
2. 接着,诗人用山门扫地迎来描述刘克庄离开时的景象。这里的山门可以理解为寺庙的正门,扫地迎接的动作显示了对刘克庄的尊重和礼遇。
3.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事迹的怀念,认为英雄的事迹会留下痕迹,而般若却没有痕迹。这种对英雄的称颂和对智慧的思考,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和价值观的思考。
4. 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玉蕊花在春日的阴凉和琅玕(古代指玉器)在晚暑中的清凉之感。这种景物的描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细腻的情感。
5. 最后两句“半生来往屡,也合送人行”,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不断离别和送别的感慨。生活中的离别和相聚是常态,人们在这种变动中成长和体验生命。

《玉蕊花》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行为,展示了诗人的思考和感悟。诗人通过对禅意、英雄事迹、般若智慧以及生活的感慨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与体悟。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自然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智慧的思索和感悟。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