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齐事迹已销沉,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要知泽物溥春霖。
董嗣杲,字明德,号静传,杭州(今属浙江)人。理宗景定中榷茶九江富池。度宗咸淳末知武康县。宋亡,入山爲道士,改名思学,字无益。着作除《西湖百咏》二卷外,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庐山集》五卷、《英溪集》一卷。事见《西湖百咏》自序及本集有关诗篇,《绝妙好词笺》卷六有传。 董嗣杲词,一至五卷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庐山集》爲底本,第六卷以《四库全书·英溪集》爲底本,七、八两卷以清光绪丁氏嘉惠堂刊《西湖百咏》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从《诗渊》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九卷,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之诗编爲第十卷。
《玉泉》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董嗣杲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玉泉,以及泉旁的古碑、老僧和自然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
南齐事迹已销沉,
曾立苔碑记古今。
一老出泉犹抚掌,
此僧演法欲传心。
树头龙过家家雨,
池面鱼游尾尾金。
行客不须閒照影,
要知泽物溥春霖。
诗意和赏析:
《玉泉》通过描绘景色和人物,展示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首先,诗人提到南齐的事迹已经消逝,但在这个地方曾经有一块苔藓覆盖的石碑,记录了古今的传奇故事。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历史的沉淀,也暗示了人事易逝,唯有自然能够永恒。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一个老僧从泉水旁边出来,他抚掌而笑,似乎是在观赏着泉水的美。这位老僧想要通过传授心法来弘扬佛法,这显示出他对人们心灵的关怀和对智慧的渴望。这里的泉水象征着纯净和智慧,老僧的出现则体现了对修行和精神追求的重视。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树上的龙和池塘中游动的鱼儿。树上的龙雨水从树头上流下,仿佛在家家户户中游走,给人以生机和活力的感觉。池塘中的鱼游动时,尾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给人以美丽和神秘的印象。这些景物的描绘增添了诗词的生动性和浪漫气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行人并不需要借助于照影(即镜子),只需知道这里的泽物(指泉水)是广泛滋润的春雨。这句诗意味深长,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行人不需要追求虚荣和外在的表象,只需顺应自然的力量,就能获得滋润和力量。
总的来说,诗词《玉泉》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为背景,通过描绘和对比展现了自然的美和人类的追求。它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同时也启发人们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内心的修炼和追求的重要性。
愁来却讶天凉早,思倦翻嫌夜漏迟。何处山川孤馆里,向灯弯尽一双眉。
丹青徒有逞喧哗,有足由来不是蛇。杀将破军为柱国,君今官极更何加。
宦游三十载,田野久已疏。休沐遂兹日,一来还故墟。山明宿雨霁,风暖百卉舒。泓泓野泉洁,熠熠林光初。竹木稍摧翳,园场亦荒芜。俯惊鬓已衰,周览昔所娱。存没恻私怀,迁变伤里闾。欲言少留心,中复畏简书。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与子终携手,岁晏当来居。
秋气满堂孤烛冷,清宵无寐忆山归。窗前月过三更后,细竹吟风似雨微。
灵禽悲噪白云边,人到天台古洞天。点化春愁三月暮,唤回晓梦五更前。有如捣药璫璫响,非杵非舂自戛然。毛羽也知仙可学,声声要结炼丹缘。
须知凡卉空千万,不似寒花只两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