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随风好去落谁家。
”作忆柳曲
修眉刷翠春痕聚。
难翦愁来处。
断丝无力绾韶华。
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
那回错认章台下。
却是阳关也。
待将新恨趁杨花。
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张炎(一二四八~一三二○),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祖籍成纪,居临安(今属浙江)。俊裔孙。宋亡不仕,纵游浙东西以终,元仁宗延祐七年卒。平生工长短句,以春水词得名,因称张春水。有《山中白云词》。事见《山中白云词》卷首、冯沅君《张玉田先生年谱》(《双玉丛书》)。
《虞美人》是宋代诗人张炎的作品。诗中描述了一个女子的离别情景和她内心的相思之苦。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住,随风好去落谁家。
作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聚。
难翦愁来处。
断丝无力绾韶华。
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
那回错认章台下。
却是阳关也。
待将新恨趁杨花。
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虞美人为题材,通过描绘虞美人的离别情景,表达了她内心的相思之苦和无法忘怀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写道:“住,随风好去落谁家。”这里的“住”指的是停留、寄居之意,虞美人在离别时随风飘散,不知最终会落在哪个人的家中。这句话展示了虞美人的无奈和迷茫,也暗含了她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虞美人在离别前的情景和心境。她修整眉目,刷上翠绿的春痕,聚集了愁思。诗中使用了柳曲、修眉、刷翠春痕等形象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美的追求和展现自己最美的一面,同时也透露出她内心的忧愁。
随后的几句“难翦愁来处。断丝无力绾韶华。也学落红流水、到天涯。”表达了虞美人的相思之苦和无法割舍的思念。她感到难以消除内心的忧愁,如断丝般无力绾起美好的时光。她也学着像落红一样随着流水流向天涯,希望能够摆脱思念之苦。
最后两句“那回错认章台下。却是阳关也。待将新恨趁杨花。不识相思一点、在谁家。”揭示了诗人对虞美人离别的回忆和自己对她的思念。诗人在虞美人离别时曾经误认阳关下的章台,而实际上那个离别的场景也成为了他的心头之痛。他期待着将新的怨恨化作杨花随风飘散,却无法辨识相思的落点和落脚之处。
整首诗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思念展现了虞美人的离别情景和诗人的相思之苦。通过虞美人的形象和情感的表达,诗人成功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法释怀的思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秋霖欲洗庾公尘,不管楼头客恨新。塞雁又为江左客,菊花曾识晋时人。百年虚谷先生老,一纪严州太守贫。几向客右度重九。苦无佳句答良辰。
雨过风来午暑清。榴花红照眼,向人明。一枝低映宝钗横。菖蒲酒,玉碗十分斟。引满听新声。小轩帘半卷,远山青。几人闲处见闲情。醒还醉,为趣妙难名。
四州环一岛,百洞蟠其中。我行西北隅,如度月半弓。登高望中原,但见积水空。此生当安归,四顾真途穷。眇观大瀛海,坐咏谈天翁。茫茫太仓中,一米谁雌雄。幽怀忽破散,永啸来天风。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安知非群仙,钧天宴未终。喜我归有期,举酒属青童。急雨岂无意,催诗
翠玉光中藤拄杖,绿去丛里竹提舆。幽寻是处堪盘泊,绝胜当年五马车。
万卷书边人半白,再来惟恐降玄纁。性灵比鹤争多少,气力登山较几分。吟鬓渐无前度漆,寝衣犹有昨宵云。将知谷口耕烟者,低视齐梁楚赵君。
又上先生见一堂,澹然宾主两相忘。不知海内清风满,但觉山中白昼长。小雨络林妨蜡屐,靓妆环坐快瑶觞。曲终扶杖欲归去,即咏白驹三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