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

江头一带斜阳树。
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
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

作者介绍

辛弃疾(一一四○~一二○七),字坦夫,改字幼安,号稼轩,齐州歷城(今山东济南)人。钦宗靖康末中原沦陷,弃疾于青年时即率衆抗金。高宗绍兴三十一年(一一六一),投忠义军耿京部,爲掌书记。三十二年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授天平军节度掌书记,并以节度使印告召京。时京部将张安国杀京降金,弃疾还海州,约忠义军人径趋金营,缚张安国以归,改差签判江阴军。孝宗干道四年(一一六八)通判建康府。歷知滁州,提点江西刑狱,京西转运判官,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知潭州兼湖南安抚。后于再知隆兴府任上因擅拨粮舟救荒,爲言者论罢。光宗绍熙二年(一一九一),起提点福建刑狱,迁知福州兼福建安抚,未几又爲言者论罢。宁宗嘉泰三年(一二○三),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四年迁知镇江府,旋坐谬举落职。开禧三年召赴行在奏事,未受命卒。辛弃疾以词着称,是豪放派词风的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词》传世。诗集《稼轩集》已佚。清嘉庆间辛启泰辑有《稼轩集抄存》,近人邓广铭增辑爲《辛稼轩诗文抄存》。《宋史》卷四○一有传,近人陈思有《辛稼轩年谱》。 辛稼轩诗,以《辛稼轩诗文抄存》爲底本,酌校原材料出处。新辑集外诗编爲第二卷。

作品评述

《玉楼春(乙丑京口奉祠西归,将至仙人矶)》是宋代诗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我为您提供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江头一带斜阳树。
总是六朝人住处。
悠悠兴废不关心,
惟有沙洲双白鹭。

仙人矶下多风雨。
好卸征帆留不住。
直须抖擞尽尘埃,
却趁新凉秋水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辛弃疾在归途中经过京口奉祠、仙人矶的景象和他的内心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江头一带斜阳树,总是六朝人住处",通过描绘江边斜阳下的树木和历史悠久的住宅,展现了六朝时期的繁华景象。辛弃疾用"总是"表达了对过去辉煌的回忆和怀念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悠悠兴废不关心,惟有沙洲双白鹭",表达了诗人对兴废更替的漠不关心,唯独对沙洲上的两只白鹭感到赞叹。这里,辛弃疾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对宁静、纯洁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下半部分的两句"仙人矶下多风雨,好卸征帆留不住",描绘了仙人矶的景象,仙人矶是一个风雨频繁的地方。"好卸征帆留不住"表达了诗人难以停留的心情,他渴望远离尘嚣,抛却俗世之累。

最后两句"直须抖擞尽尘埃,却趁新凉秋水去",表达了诗人决心抖擞精神,尽情追求自己的理想和远方。他希望在新凉的秋水中启程,追逐更广阔的天地。

整首诗表现了辛弃疾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对现实兴废的淡然态度,以及对追求自由和超脱的向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纯洁、宁静和自由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对追求理想和远方的决心。这首诗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展示了辛弃疾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个性特点。

  • 《月窟吟》

    月窟与天根,中间来往频。所居皆绰绰,何往不伸伸。投足自有定,满怀都是春。若无诗与酒,又似太亏人。

  • 《杂兴六言十首》

    吾犹及见诸老,今谁可寄斯文。有杰材怕寻斧,无妙质可受斤。

  • 《晚坐北台见新月》

    落霞残日罢空楼,月挂黄昏破客愁。天上幸无封拜事,谁教蟾影曲如鉤。

  • 《翰林院中感秋怀王质夫(王居仙游山)》

    何处感时节,新蝉禁中闻。宫槐有秋意,风夕花纷纷。寄迹鸳鹭行,归心鸥鹤群。唯有王居士,知予忆白云。何日仙游寺,潭前秋见君。

  • 《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 《姑苏怀古和鲜于伯机韵》

    会稽俯伏遗行人,吴国池台日日新。幕下盟归金甲散,宫中舞罢翠眉颦。悠悠今古三江水,寂寂英雄一窖斋。笑间鸱夷身退后,渔商何苦动齐民。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