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阴添绿。
雨余花落,酒病相续。
闲寻双杏凝伫,池塘暖、鸳鸯浴。
却向窗昼卧,正春睡难足。
叹好梦、一一无凭,帐掩金花坐凝目。
当时共赏移红烛。
向花间、小饮杯盘促。
蔷薇花下曾记,双凤带、索题诗曲。
别后厌厌,应是香肌,瘦减罗幅。
问燕子、不肯传情,甚入华堂宿。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雨霖铃》是宋代晁端礼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雨后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雨后槐树荫下添上了浓密的绿色。雨过之后,花儿凋谢了,而我因酒而生病,两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我闲暇时寻找那对凝视着的双杏,它们在池塘里温暖地沐浴着。我却躺在窗前白天睡觉,却无法得到充分的春眠。我感叹美好的梦境一个接一个地消失,只能闭上帐幕,默默凝视着金花。曾经我们一起欣赏着移动的红烛。在花丛中,我们小酌着酒,吃着菜肴,一切都显得匆忙。
在蔷薇花下,我们曾经一起创作过诗曲,这段记忆深刻。但分别之后,我感到厌烦,应该是她的香肌变得瘦弱,衣裳也瘦小了。我问燕子传达我的情意,但它却不肯传达,只是在华堂里停留过夜。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雨后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和对离别的痛苦。诗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写,如雨后的槐树、凋谢的花朵和温暖的池塘,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如双杏、金花和蔷薇花。这些形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相互交织,营造出一种忧郁而富有情趣的氛围。
整首诗词情感细腻,语言优美,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诗人在诗中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离别的痛苦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变迁的思考。这使得《雨霖铃》成为一首充满离愁别绪、意境深远的佳作。
春过日初永,睡余人未忺。露花心翼翼,风叶喜沾沾。殿后蜂寻穴,怀归燕语檐。垂杨在何处,落絮点疏帘。
融和天气喜初晴,为爱簪花却放针。玉枕梦回人寂寂,瑶琴挥罢院沈沈。绿鸳戏水穿荷影,紫燕衔泥织柳阴。昼静金炉香欲尽,推窗满地落红深。
礼重耆年与令名,由来椿菌异枯荣。卑辞昔有迎商皓,字画今谁写洛英。应共盖公谈治道,素知严丑富□情。可怜衰悴难扶曳,不是元戎外老生。
莫谓家贫厌旧醅,一尊聊对桂花开。天菑已过无蝗孽,海舶初通有药材。剩借凉风吹醉颊,况逢急雨洗浮埃。入秋腰脚增强健,山麓从今日日来。
软红帘动月轮西,冰作阑干玉作梯。寄语麻姑要珍重,凤楼迢递燕应迷。
园林过雨宿荷香,犹挂轻綀佩水苍。老去只应休去好,秋来方是晚来凉。倦翎网已离三面,病颡车难服两箱。多幸时和岁丰美,只将心念报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