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去征鸿东去水。
几重别恨千山里。
梦绕绿窗书半纸。
何处是。
桃花溪畔人千里。
瘦玉倚香愁黛翠。
劝人须要人先醉。
问道明朝行也未。
犹自记。
灯前背立偷弹泪。
李石(?~一一八一),字知几,号方舟子,资州(今四川资中)人。高宗绍兴二十一年(一一五一)进士(清光绪《资州直隶州志》卷一三)。调成都户曹参军。召爲太学录,迁太学博士。二十九年,出爲成都府学官(《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卷一八三)。歷通判彭州,知黎州、合州、眉州。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爲成都府路转运判官,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一二)。八年卒(《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一三)。有《方舟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二十四卷,事见本集卷一○《自叙》。 李石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方舟集》爲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渔家傲(赠鼎湖官妓)》是宋代李石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深邃,表达了诗人对离别之情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西去征鸿东去水,
几重别恨千山里。
梦绕绿窗书半纸,
何处是,桃花溪畔人千里。
瘦玉倚香愁黛翠,
劝人须要人先醉。
问道明朝行也未,
犹自记,灯前背立偷弹泪。
诗词的赏析:
这首诗词以渔家傲为题,描绘了诗人在离别之际的愁绪和对未来的疑惑。诗的开头,“西去征鸿东去水”,表达了诗人即将离开的决心和对远方未知的期望。接着,“几重别恨千山里”,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写梦绕绿窗书半纸和桃花溪畔人千里,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远方爱人的思念。紧接着,“瘦玉倚香愁黛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爱人的牵挂之情。
最后两句“劝人须要人先醉,问道明朝行也未”,表达了诗人对他人的劝告,认为人们在面对离别和未知的未来时,应该先沉醉于眼前的美好,不必过多担忧未来的行程。最后一句“犹自记,灯前背立偷弹泪”,揭示了诗人在离别后,独自回忆往事的悲伤情感。
通过这首诗词,诗人将自己的情感与离别和未知的迷茫相结合,以流畅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人们在离别时的悲伤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词以婉约的语言描绘了离别的情景,情感真挚,给人以深深的思考和共鸣。
清晨读君碑,如到徐亭下。灵境犹缥缈,仙风已潇洒。亭虽人为之,洞是天开者。化工不自了,待子辟蓁野。徐君神骨不埃尘,疏眉秀目方青春。穷追屡束寇贼手,幽讨却作烟霞人。当年远祖尝浮海,采药仙山竟何在。君今复探山中奇,潭潭六室世未知。呜呼安得此亭此洞在吾乡,庐岳自此
落叶寒拥壁,清霜夜沾石。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殷勤一尊酒,晓月当窗白。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螫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象应轩龙次,恩承帝座光。燕坛风澹荡,蚕馆日舒长。
独得万古意。
绮霞初结处,珠露未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