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渔父词十三首》

远入茫茫无尽边,渔舟来往似行天。
欹枕看,不成眠。
谁识人间太乙仙。

作者介绍

蒲寿宬,泉州(今属福建)人。生平不详。从集中诗篇观察,知其曾入戎幕,行迹遍东南。卷一《梅阳壬申劭农偶成书呈同官》,知度宗咸淳八年(一二七二)前后曾知梅州;《投后村先生刘尚书》,知与刘克庄同时,年辈相近。晚年着黄冠居泉之法石山,山有心泉,因称心泉处士。有《蒲心泉诗》(明《文渊阁书目》),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心泉学诗稿》六卷。事见《八闽通志》卷八六。 蒲寿宬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引录。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作品评述

《渔父词十三首》是宋代蒲寿宬创作的一组诗词。这组诗词描绘了一个渔父远离尘嚣,驾驶渔舟在无边无际的边界中往来的景象。以下是这组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渔父词十三首》中文译文:
远入茫茫无尽边,
渔舟来往似行天。
欹枕看,不成眠。
谁识人间太乙仙。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述渔父远离尘嚣,进入茫茫无际的边界中,驾驶渔舟自由往来的景象,表达了渔父的超然境界和对人世间太乙仙的向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渔父的视角展示了一幅宏伟而壮丽的自然景观。茫茫无际的边界象征着广阔无垠的世界,而渔舟则像一艘穿越天空的航行工具。渔父欹枕而卧,凝视着这一切,但内心却无法入眠。这种无法安宁的状态,既是对自然壮丽景色的无限敬畏,也是对超越人间的仙境的渴望。诗词以渔父为主人公,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了人类对于自然与超自然的向往与追求。

最后两句“谁识人间太乙仙”,表达了渔父对于超凡存在的向往与思念。太乙仙是道教中的神仙,传说中具有非凡的神通和仙术。渔父心中的太乙仙象征着超越尘世的境界和理想。这两句诗句透露出对于人类命运的思考,以及对于超越世俗的追求。

整首诗词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渔父远离尘嚣、驾驶渔舟在无边边界往来的景象,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超凡存在的渴望的表达,展示了作者对于自由、超然和理想的追求。这种追求的精神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对于自由与境界的追求的体现。

  • 《和钱德循书怀》

    咄嗟世与我相疏,岁月推排负壮图。狂客大难兼外监,方回小得胜常奴。胸中累块亦何有,鬲上督邮非所须。径买一舟归自好,五云溪接当家湖。

  • 《题三岩》

    占断烟霞老一丘,玉岩阅历几春秋。削成四壁开三面,比似他山出一头。几欲登临寻胜概,偶然休沐得佳游。醉磨浓墨书岩石,恨不携琴更少留。

  • 《苏幕遮 劝世》

    叹人身,如草露。却被晨晖,?转还归土。百载光阴难得住。只恋尘寰,甘受辛中苦。告诸公听我语。跳出凡笼,好觅长生路。早早回头仍返顾。七宝山头,作个云霞侣。

  • 《汴京纪事二十首》

    御路丹花映绿槐,瞳瞳日照五门开。五皇欲与民同乐,不惜千金筑露台。

  • 《耕园驿》

    使轺迢递到天涯,候馆迁延感岁华。白发却攀临砌树,青条犹放过墙花。悲来唯见金城柳,醉后曾乘海客槎。欲问昔游无处所,晚烟生水日沈沙。

  • 《琼上人之杭》

    怀抱琼瑶一段奇,通身富贵少人知。四藤击碎还收拾,摊向后都卖与谁。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