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石渠署,八逢霜树寒。
任讥书尚白,不废研磨丹。
骑省愁看鬓,骚人兴佩兰。
壮年几已过,游乐谢曹桓。
苏颂(一○二○~一一○一),字子容,本泉州同安(今属福建)人,以父绅葬润州丹阳(今属江苏)而徙居,遂占籍丹阳。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清王捷南《福建通志稿·苏颂传》)。皇祐五年(一○五三),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嘉祐四年(一○五九),迁集贤校理,充编定馆阁书籍官。六年,出知颍州。英宗治平二年(一○六五)爲三司度支判官。四年,出爲淮南转运使。神宗熙宁元年(一○六八),擢知制诰。二年,因奏事不当免。四年,出知婺州,移亳州。七年,授秘书监、知银臺司,未几,出知应天府、杭州。元丰元年(一○七八),权知开封府,坐治狱事贬知濠州,改沧州。哲宗元祐元年(一○八六),诏判吏部,寻充实录馆修撰兼侍读。四年,迁翰林学士承旨。五年,除右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丞。七年,拜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右僕射兼中书侍郎。八年,罢爲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復知扬州。绍圣四年(一○九七),以太子少师致仕。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卒,年八十二。有《苏魏公文集》七十二卷(其中诗十四卷),由其子于宋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编成,流传至今。事见本集卷五《感事述怀诗》自注、《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宋曾肇撰《苏丞相颂墓志铭》。《宋史》卷三四○有传。 苏颂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苏魏公文集》爲底本,校以丁丙八千卷楼本(简称丁本,藏南京图书馆)、清道光间孙苏廷玉刻本(简称道光本)、北京图书馆藏清钞本(简称钞本)等。丁本较底本多四首诗,依原次编入集中。底本卷二八中的乐章、春帖子、口号及新辑集外诗一首,编爲第十五卷。
《又自和》是苏颂的一首宋代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又自和
一入石渠署,
八逢霜树寒。
任讥书尚白,
不废研磨丹。
骑省愁看鬓,
骚人兴佩兰。
壮年几已过,
游乐谢曹桓。
诗词的中文译文:
再次自我调和
初次进入石渠署,
八次遭遇霜冻树寒。
任凭人们嘲笑,书仍然洁白,
并不废弃研磨丹药之道。
骑马巡省时,忧愁使白发日渐增多,
诗人兴致高昂地佩戴兰花。
壮年时光已经逝去了多少,
游乐之乐只能向曹桓表示感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苏颂在官场中的经历和人生感慨。诗人首先提到了自己初次进入石渠署,这是指他开始在官场中任职。接着,他描述了自己多次遭遇困境和挫折,就像寒霜侵袭着树木一样。然而,他并不在乎别人的嘲笑,仍然保持着纯洁和坚韧的心灵,坚持研究学问,不放弃追求真理的道路。
诗中提到了骑马巡省时,诗人愁容满面,白发日渐增多。这表达了他在官场中所受的压力和困扰,年岁的增长也使他感到忧愁。然而,诗人内心仍然充满了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兴致,他佩戴着兰花,象征着他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自豪。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感叹和对曹桓的感激之情。壮年已经逝去了多少,时光荏苒,让人感慨万分。游乐之乐只能向曹桓表示感谢,可能暗示了曹桓在文学创作上的启发和帮助。
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中的坚韧和追求,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感慨。它展现了苏颂作为一位学者官员的身份和内心的矛盾,同时也抒发了他对文学创作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彼颛氏子太鸱张,药裹丹瓢为汝忙。堆案文书埋白日,闭门风雨厄重阳。酒尝友我胡为崇,菊亦愁余未肯黄。閒玩群阴藏九九,花长身健竟须償。
老去能逢几个春,今年春事不关人。红千紫百何曾梦,厌尾桐花也作尘。
梅花漏泄春消息。柳丝长,草芽碧。不觉星霜鬓边白。念时光堪惜。兰堂把酒留嘉客。对离筵,驻行色。千里音尘便疏隔。合有人相忆。
片帆天际阔,落日远山青。隐隐风前笛,行人不忍听。
江上危亭思黯然,追游陈迹欲经年。别来西望应相忆,郢树荆门共一川。
茅屋萧寥烟暗后,松窗寂历月明初。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