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尽空房忽尽栏,竹光和月入亭寒。
壁间题字知谁句,醉把残灯子细看。
杨万里(一一二七~一二○六),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调赣州司户参军。歷永州零陵丞、知隆兴府奉新县。孝宗干道六年(一一七○),召爲国子博士(本集卷一三三《国子博士告词》注),迁太常博士、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淳熙六年(一一七九),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同上书《广东提举告词》注),寻除本路提点刑狱。召爲尚左郎官。十二年以地震应诏上书,擢东宫侍读。十四年,迁祕书少监(同上书《祕书少监告词》注)。十五年,因上疏驳洪迈太庙高宗室配飨议,出知筠州。光宗即位,召爲祕书监。绍熙元年(一一九○),兼实录院检讨官,会孝宗日历成,宰臣令他人爲序,遂以失职丐去,出爲江东转运副使,权总领淮西江东军马钱粮。因论江南行铁钱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未赴。宁宗即位,屡召屡辞。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致仕(同上书《通议大夫宝文阁待制致仕告词》注)。开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节(《宋会要辑稿》礼五八之一○○)。有《诚斋集》、《易传》等传世。事见其子长孺撰墓志(清干隆刊《杨文节公文集》卷末附)。《宋史》卷四三三有传。 杨万里诗四十二卷辞操一卷,以宋端平间刊本(原书藏日本东京宫内厅书陵部)爲底本。校以宋淳熙、绍熙间递刻之《诚斋先生江湖集十四卷荆溪集十卷西归集四卷南海集八卷江西道院集五卷朝天续集八卷退休集十四卷》(简称宋递刻本,藏北京图书馆,原该共六十三卷,今残存六十卷)、影印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诚斋集》(简称四库本)。参校明末毛氏汲古阁钞本《诚斋集》(简称汲古阁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清干隆六十年吉水杨氏带经轩刊《杨文节公诗集》(简称杨本)。另从诸书辑得之集外诗,编爲第四十四卷。
《又题寺后竹亭》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赞美之情。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行尽空房忽尽栏,
走过空荡的房舍,突然来到竹栏边,
竹光和月入亭寒。
竹子的光芒和月光一同照耀着寒冷的亭子。
壁间题字知谁句,
墙上题字,谁知道是谁写的,
醉把残灯子细看。
醉意中,仔细观察着残留的灯火。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展现了一种宁静和寂静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竹子、月光和亭子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竹子的光芒和月光交相辉映,给亭子带来了一种寒冷的氛围,同时也增添了一份静谧的美感。
诗中提到的墙上题字,暗示了这个亭子的历史和文化底蕴。然而,诗人并没有透露题字的作者是谁,这增加了一份神秘感和想象空间。
最后,诗人在醉意中仔细观察残留的灯火,显示了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艺术的热爱。这种细腻的观察力和对美的追求,进一步突显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赞美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夜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寂静和美感。诗人通过对自然和艺术的赞美,表达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细节的关注。这首诗词给人一种静谧、神秘和美丽的感觉,让人沉浸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中。
千点猩红蜀海棠,谁怜雨里作啼妆?杀风景处君知否,正伴邻翁救麦忙。
木叶临风皆好色,稻田流水亦新声。
雪欲漫天落,云初著地垂。臂鹰过野健,走马上冰迟。公子多论酒,骚人自咏诗。都无少年意,只卧竹窗宜。
养病年来嫩著书,逢人掉臂睨迂儒。愁边好客从天下,谭处清风起座隅。愧我多言终不近,似君知已未应无。酸鹹嗜好虽殊禀,政恐渠侬诮太愚。
叹息谁如造物雄,故将意气压衰翁。千群铁马云屯野,百尺金蛇电掣空。身羡渔蓑鸣急雨,心怜鸦阵困狂风。世间变态谁能测,归路斜阳十里红。
远公莲社,流传图书,千古声名犹在。后人多少继遗踪,到我便、失惊打怪。西方未到,官方先到,冤我白衣吃菜。龙华三会愿相逢,怎敢学、他家二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