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云将雨过溪东,石涩滩鸣水势雄。
忽作晚晴秋更好,月来林外透玲珑。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復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崑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復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崑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游清潭吕资益蟠谷绝·含晖》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湿云将雨过溪东,
石涩滩鸣水势雄。
忽作晚晴秋更好,
月来林外透玲珑。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游览清潭吕资益蟠谷时的景象。诗人描述了雨过后的溪水东流,形容了石涩滩上水势的雄壮声音。突然间,天空晴朗起来,秋天的景色更加美好。明亮的月光透过林木洒在谷中,散发出玲珑剔透的光辉。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和对美的追求。首句以“湿云将雨过溪东”,描绘了雨后的湿润氛围,为后文的景色描绘做了铺垫。接着,石涩滩上的水势被形容为“鸣水势雄”,生动地表现出水流的声音和气势。然后,作者突然转向晴朗的秋天,用“晚晴秋更好”表达出对秋天景色的赞美。最后一句“月来林外透玲珑”则展示了月光透过树林的美丽景象,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神秘的意境。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现出了自然景色的美感,通过描绘细节和运用意象,使读者感受到了自然景色的变幻和美妙。整首诗情感平和,以自然景色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象的喜爱和对自然美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受。
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紫陌夜深槐露滴,碧空云尽火星流。清风刻漏传三殿,甲第歌钟乐五侯。楚客病来乡思苦,寂寥灯下不胜愁。
二月起蚕事,伐桑人阻饥。已伤持斧缺,不作负薪非。聊给终朝食,宁虞卒岁衣。月光无隔碍,直照破荆扉。
岭上老梅树,岁晚等风木。霜风吹枯枝,曾有花如玉。茉莉抱何性,犯此炎暑酷。琢玉再为花,承以敷腴绿。怜渠一种香,偏历寒与燠。空庭三更月,酒醒人幽独。有如高世士,含情不虚辱。时於寂默中,至意微相属。鼻观既得趣,就枕便清熟。梦中见灵均,九畹皆芬馥。
病厌追游嬾举觞,今年闭户作重阳。香烟袅袅闲萦几,书卷纷纷静满床。斜日更增秋惨淡,黄花应怪客凄凉。长安光景还如昨,谁醉城南杜曲旁?
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
高僧居物外,有户昼常扃。海阔知天大,泉甘识地灵。一帘春月静,数点列山青。便卜归欤计,移文休勒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