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僧游息,犹容俗往还。
薰炉烟缕缕,茗碗雨班班。
剟坐移门外,携樽置竹间。
小诗题岁月,多助得江山。
曾丰(一一四二~?)(生年据本集卷九《端午家集》“自我生壬戌”推定),字幼度,号撙斋,乐安(今属江西)人。孝宗干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淳熙九年(一一八二)知会昌县。十六年,知义宁县。宁宗庆元改元(一一九五)时,知浦城县。歷隆兴、广东、广西帅漕幕,通判广州,知德庆府。享年近八十。有《撙斋先生缘督集》四十卷,宋时曾版行,已佚,元元统间五世孙德安欲重刻,未果。明万历间选刻爲十二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爲《缘督集》二十卷。今存清抄本四十卷,似仍爲宋本之旧。事见本集有关诗文及《道园学古录》卷三四《曾撙斋缘督集序》。 曾丰诗,以清抄本四十卷(藏南京图书馆)爲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明万历选刻本(简称明本)、丁丙跋抄本(简称丁本)。由于底本文字错譌衍夺极多,凡明确无疑之错譌,据校本径行校改。新辑集外诗另编一卷。
《游齐觉寺二首》是宋代诗人曾丰的作品。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齐觉寺游玩时的心境和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不谓僧游息,
犹容俗往还。
薰炉烟缕缕,
茗碗雨班班。
剟坐移门外,
携樽置竹间。
小诗题岁月,
多助得江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游览齐觉寺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禅宗僧侣和尘世生活之间的思考和感悟。
诗的开头两句"不谓僧游息,犹容俗往还",表达了作者不以为僧人应该消除尘世烦忧而不再游离尘俗,反而认为他们仍然容忍并接纳着尘世的往来。这种对僧人和尘世的包容态度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认为人们可以在世俗中体验和感受,而不必全然超脱离世。
接下来的两句"薰炉烟缕缕,茗碗雨班班",描绘了齐觉寺中薰香袅袅、喝茶细雨纷飞的景象。这里,薰炉和茗碗成为了寺庙中特有的象征物品,通过描述这些物品和景象,诗人为读者勾勒了一幅宁静祥和、充满禅意的画面。
接下来的两句"剟坐移门外,携樽置竹间",表达了作者在游览中的自由自在之感。作者坐在门外,观景同游,同时还携带酒壶进入竹林中,享受着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这种随心所欲的行为彰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两句"小诗题岁月,多助得江山",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创作的诗篇的自信。作者认为自己的小诗能够凝练时光的流转,传承历史的沧桑,对于江山的发展有所帮助。这里也可视为作者对自己创作的一种自我评价和期许。
整首诗通过对游览齐觉寺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禅宗僧人和尘世生活的思考和理解,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自然与人文融合的向往,同时展示了作者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追求。整个诗篇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禅意盎然、富有诗意的画面,引发读者对生活、人文和创作的思考。
乘闲聊复出城游,所喜相从尽胜流。已对江山销客恨,更添花卉解人愁。须知世事浑如梦,还念人生尽若浮。君若更辞花下醉,问君能有几春秋。
文盛起太息,姬壤半沦夷。仁积天所亲,道丧人已离。霸图迭雄长,明诅兴自兹。天纲久不竞,览卷空涕洏。日月照干戈,风雨撼璧珪。仲尼不梦周,世道无复为。元气日以薾荏苒朝露悲。嫠妇抱隐忧,忠矣非知机。
律管才推候,寒郊忽变阴。微和方应节,积惨已辞林。暗觉余澌断,潜惊丽景侵。禁城佳气换,北陆翠烟深。有截知遐布,无私荷照临。韶光如可及,莺谷免幽沈。
何处风光最可怜,妓堂阶下砌台前。轩车拥路光照地,丝管入门声沸天。绿蕙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让花钿。野人不敢求他事,唯借泉声伴醉眠。
一口吸尽西江水,马师家风擢然起。老庞俯伏嗣芳尘,古也今也谁如此。超然道与若人交,南游浩意未相饶。风清骨秀眼寒碧,玉井冰壶冻不消。羌床孤卧净名室,无住无依脱虚溢。渊然一默乃全提,不二门开肖当日。佛事圆来作归想,出门歧路平如掌。到家儿女独圞头,相对无言得真赏。
衰疾支离负圣时,犹能采菊傍东篱。捉衿见肘贫无敌,耸膊成山瘦可知。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不妨举世无同志,会有方来可与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