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

西山多奇状,秀出倚前楹。
停午收彩翠,夕阳照分明。
吾师住其下,禅坐证无生。
结庐就嵌窟,剪苕通往行。
谈空对樵叟,授法与山精。
日暮方辞去,田园归冶城。

作者介绍

孟浩然,字浩然,襄阳人。少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常于太学赋诗,一坐嗟伏,与张九龄、王维为忘形交。维私邀入内署,适明皇至,浩然匿牀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诏浩然出,诵所为诗。至“不才明主弃”,帝曰:“卿不求仕,朕未[尝]常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採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与故人剧饮懽甚,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亦不悔也。张九龄镇荆州,署为从事。开元末,疽发背卒。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意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虽气象清远,而采秀内映,藻思所不及。当明皇时,章句之风大得建安体,论者推李杜为尤,介其间能不媿者,浩然也。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孟浩然,襄阳人。开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复出一首)

作品评述

《游明禅师西山兰若》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西山,观赏山景,拜访明禅师的情景。

诗人来到西山,发现这里的景色非常奇特,山峰秀丽,好像仿佛要倚靠在前面的柱子上。当中午时分,明禅师在山下修行,诗人看到了明禅师的居所,屋子由青苔石砌而成,非常美丽。到了傍晚,夕阳的照射下,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亮。明禅师在这里默默修行,证悟了无生之境。

诗人结庐在山间,有一条通向行进的苕帚,草屋与山洞相连。他和明禅师谈论空灵的境界,向山中的樵夫传授佛法,与山神交流。日暮时分,诗人告别明禅师,回到了田园,归向繁忙的城市。

这首诗通过对山间景色的描绘,以及明禅师的修行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禅宗思想的追寻。诗中的西山山景秀丽壮观,给人以宽广和超越尘世的感觉。明禅师的修行成就和无生之境,使诗人对禅宗思想充满向往。诗人通过与明禅师的交流,体现出禅宗智慧和境界的互动。最后,诗人离开山林,回到繁忙的城市,意味着对现实生活的回归,但他对禅修之境的向往仍然深深地留在心中。整首诗以景入禅,以禅出景,既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又传达了对超越尘世的追求。

  • 《走笔送义兴令赵宣辅》

    闻君孤泛荆谿,陇首云随别恨飞。杜牧旧居凭买取,他年藜杖愿同归。

  • 《圣俞约晚见过不至》

    闻君敕车骑,晚驾慰愁独。焚香霭疏箔,洒水静深屋。高怀岂我遗,幽思方自续。日暮尚徘徊,清风满修竹。

  • 《明日同数公复登山忽闻履声乃审知也携和诗三》

    松简谡谡冲浮埃,跫然谁能为余来。凭高所历故已下,得君更觉争崔嵬。兹山不到近十载,频日能来已再回。人生万事每如此,而欲取必真愚哉。袖衔文书辱持似,快读不待纸尾开。金声讵须掷地出,隐隐自杂山风哀。吾曹用意果痴绝,非尔何以娱岁月。明当举似子王子,不但慰归仍赋别。

  • 《曲水亭》

    台盘疏石渠,激流环四面。夏屋有余清,羽觞随意转。宾告醉言归,主称情未惓。虽非禊饮辰,岂谢兰亭讌。

  • 《圆通禅院先君旧游也四月二十四日晚至宿焉明》

    火岂此祥乎乃作是诗院有蜀僧宣逮事讷长老识先君云石耳峰头路接天,梵音堂下月临泉。此生初饮庐山水,他日徒参雪窦禅。袖里宝书犹未出,梦中飞盖已先传。何人更识嵇中散,野鹤昂藏未是仙。

  • 《锦堂春》

    试问修行,才登户牖,应是下手何如。便先令欢乐,於已开舒。待款款寻来,的当端正,意灭情祛。做嬉嬉坦荡,更认闲闲,闲里安居。从前一一细想,好搜玄揣妙,时复亲书。顿省悟,怡然超出,苦海迷衢。这番见真真那个,唯分明本有元初。却还旧处,返光回照,独证无馀。

版权所有©学知识网词语词典   网站地图 辽ICP备17013433号-1